事业单位人员在2024年10月后退休对养老金什么影响大吗?下面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的全部内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2024年10月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对自己的养老金有什么影响?哈哈,大家之所以担心在2024年10月以后,对自己的养老金会产生影响,主要还是担心方案会变化,会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等。
其实这种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我们的调整都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完善对部分来说可能是好事,对部分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各种因素存在可能性都是有的。
比如在2014年10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改之前,部分人员因为担心养老保险制改以后,会对自己的养老金待遇产生影响,于是纷纷想方法争取在2014年9月之前办理退休。
他们惯用了老方法计算退休金的方式,毕竟几十年来都是这样的执行的,大家也得到了实惠,到手的好处又有谁能舍得放弃呢?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谁都希望自己的养老金不会受到影响。
但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公家的人,有的还是制定方案的人,连这些人都在担心,那么其他人担心也就比较顺理成章了。调整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难度很大的文章,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在实践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退休老人因为担心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会导致自己的养老金受到损失时,新方法实施以后,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的结果,让那些担心的人狠狠地被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而且这个耳光打得不轻,打得非常响亮,彻底打醒了梦中人!
因为按照新方法计算的养老金比老方法计算的养老金高已经成了一个既成的事实,于是在大家的吵闹声中,采取了一种比较折衷的方法,那就是保低限高。
所谓的保低限高是指在2014年10月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养老金按照新老方法对比计算,老方法计算高于新方法计算的,按照老方法计算的执行,这就是保低;新方法计算高于老方法计算的,高出部分要按照10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这就是限高。
通过保低限高,总算缩小了老人和中人的差距,暂时平息了退休老人心中的怒火。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同样是退休中人,晚退休的与新退休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三个。
一是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因素。越往后办理退休的人员,由于每年的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不断在提高,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是不断提高;二是缴费指数的因素。缴费指数既包括了视同缴费指数,也包括实际缴费指数,由于工资的大幅度调整,实际缴费指数大幅度提高,视同指数也是根据工资增长水平每年会进行调整;三是10年过渡期计发比例的的因素。
由于上述三个因素的结果和作用,同样是退休中人,早一年和晚一年办理退休,养老金计发基数至少要提高5%左右,平均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要提高0.5%左右,10年过渡期的比例要提高10%,这样简单计算的结果养老金至少会产生15%左右的差距,越往后退休的差距越大。
调整就是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之中不断前进的。2024年很快就要到了,2024年也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10年过渡期结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金计算方法的巨大变化。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计算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2014年9月之前,按照老方法计算;第二阶段是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之间,按照新老方法对比计算,采取10年过渡期的保低限高原则;第三阶段是2024年10月以后,完全按照新方法计算。
现在距离2024年10月还有一年的时间,10年过渡期的时代即将过去,但对于在2024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人开始担心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计算方法是不是要改变,改变以后自己的养老金会不会受到影响!
受到影响是肯定的!但这种影响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会因为养老金计算的变化而降低自己的养老金待遇。我可以肯定地说,在2024年10月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在同等条件下,养老金都会高出在2024年之前办理退休的人员,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从养老金计算方法来看,在2024年10月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养老金是完全按照新方法计算。新方法计算的养老金,包括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但能在2024年10月以后办理退休的工作人员,其实还有20多年的视同缴费年限,只要有视同缴费年限,就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就要计算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方法其实和10年过渡期的中人的视同缴费指数计算方法是一致的。部分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仍然会高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按照新方法计算的养老金,计算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10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就和现在的企业退休中人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在2024年10月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计算完全是按照10年过渡期中法规的新方法计算。养老金计发基数每年都在提高,平均缴费指数在提高,不再有10年过渡期的计发比例,大家想想养老金要想降低都没有可行性。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的全部内容,如你对五险一金感兴趣,欢迎关注社保网解锁更多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