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养老金为何不实行统一的调整细则?31个地区31套养老金调整方案有什么特别?随社保网小编来看看。今日已经来到7月16日,截至目前已经有12地公布了2023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正如之前所预算的那样本月会陆续公布各地养老金调整方案且绝大部分地区会在7月31日前补发到位。
对于目前各地正在公布2023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可以说各有各的特色,没有一个地区的方案是一样的甚至都不能用“相似”二字来形容。有的地区定额增加额不到30元,有的地区超过60元;有的地区一年工龄只加0.5元,有的地区加3元;有的地区高龄倾斜增加额的门槛为65岁,大部分地区为70岁。
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调整,按照一样的标准上调养老金?
这里可以很确定地告诉大家还真不能一刀切。
实施统一调整方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全国所有退休人员全部按照3.8%的幅度增加养老金。
比如,原来每月领取7000元的每月增长3.8%,一个月可以加266元;每月领取4000元的增长3.8%为每月加152元;每月领取2000元的增长3.8%为每月增加76元。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统一增加养老金,那么高养老金者开心坏了,因为相比于现在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增加额。
身边的一些上海退休人员为例。一位原本每月领取7264元的高养老金收入者按照上海2023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每月能够增加232.8元,增长比例为3.2%;按照3.8%的增长比例计算的话每月可以获得276元的养老金增加额,比现在多了43.2元,一年下来可以多领518.4元养老金。
还有一位上海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较低,调整前为每月2362元,按照上海今年的调整方案每月加118.5元的养老金,增长比例为5%;以3.8%的平均上涨比例计算每月只能加89.8元,一个月少28.7元,一年少344.4元。
其它地区均是如此。全部以当下养老金为基础增长3.8%的结果是当地高养老金收入者增加得更多,低养老金收入者加得比现在还少。
第二种统一调整方式是用某一地区的养老金调整细则作为全国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一标准调整。比如,统一按照下面的方案上调养老金。
(1)定额增加额:每月增加50元;
(2)挂钩缴费年限增加额:每满一年增加1.5元;
(3)挂钩月基本养老金增加额:以2022年12月养老金增加额为基础上涨1.3%;
(4)高龄倾斜增加额:70岁至74岁增加20元,75岁至79岁增加30元,80岁以上增加40元。
对比这套方案看着如何呢?
不同地区退休人员的感受是不同的。目前已经公布了2023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地区有12个,我们找两个地区试试。
第一个为辽宁省退休人员,当地平均养老金为3200元左右,假设退休人员的累计缴费年限为30年,不算高龄倾斜增加额每月可以增加136.6元,增加幅度为4.27%;如果年满70岁,获得第一档20元的高龄倾斜增加额,每月增加156.6元,增幅高达4.89%。
不管算不算高龄倾斜增加额增长比例均远高于3.8%,相信辽宁退休人员一定非常满意。
第二个为北京退休人员,当地平均养老金为4700元左右,还是以30年累加缴费年限计算每月增加154.1元,增加比例为3.32%;年满70岁的话再增加20元,每月共加174.1元,增幅为3.7%。
对比得知,哪怕获得了高龄倾斜增加额也达不到3.8%的全国调整比例,不算高龄倾斜增加额则更少,北京退休人员一定觉得方案很糟糕。
两个例子都是用当地的平均养老金与中间层次的累计缴费年限(20年为少,30年为中等,40年为长)的退休人员情况进行计算,这意味着按照上文提及的全国统一养老金调整细则计算全国各地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额的话必然会出现辽宁退休人员的平均增长比例很大超过3.8%,估计在4.4%以上,北京平均增长比例不足3.8%,应该在3.5%左右。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北京的缴费基数高,职工缴纳了更多的养老保险,物价也比辽宁高上不少,为什么平均增长比例连全国平均标准都达不到呢?此外,按照统一调整方案实施,辽宁等地的养老金增加比例非常高,当地的养老基金余额不够,总不见得用完后便停止发放养老金了吧?
综上所述,全国各地平均养老金不同,缴纳的养老保险总额不同,物价不同,统一方案根本无法实现。实际上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各地缴费基数也是不同的,比如上海的最新公布的最低缴费基数为7310元,吉林缴费基数下限为3993.2元,几乎差了一半,要统一的话是否应该全部统一呢?同样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无法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全国各省养老金调整都无法统一调整的,这都是参考各省的经济等因素得出的,只能各自制定相关方案的,满足目前的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