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无差别养老金是很多人的梦想,也许未来有机会实现,但是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小编认为,不满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养老金也要遵循多劳多得、以多济少的规则,无差别并不利于社会进步。
我们观察西方国家就会发现,高福利一定对应着高税收,当每个人都能享受很好的社会福利时,就会催生一大批懒人,最终让劳动者背负更大的压力,社会发展速度也会受到限制。
就国内情况而言,养老金不平衡有着现实因素。
有的单位是财政拨款,旱涝保收,社保以最高标准缴纳,可以稳定缴纳30年;
有的企业拥有定价权,稳定高盈利,工资福利高,工作稳定;
有金融和科技企业工资高,也能按较高的社保标准缴纳;
上述三者养老金水平都相对较高,但是更多的企业要么不给员工缴纳社保,要么以最低工资标准缴纳,工作也不稳定,养老金也就非常有限了;
多数人找不到铁饭碗的工作,能交满15年社保就已经不易,更不用说数亿农民大多都会选择每年只缴纳一两百元。如果单纯根据缴纳社保金额进行养老金分配,显然难以体现优越性,也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以及提升国民消费拉动经济。
破局很简单,平均分配说起来也不复杂,但是问题是:让拿的多的人只拿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他们同意吗?
变革本身,就是妥协的艺术,不是简单一句觉悟所能说清。钱不会凭空出现,分配时按照人性自然就会有偏倚,吃到嘴里的没人愿意让出来。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无差别养老金并不利于社会进步,还有可能拖累社会发展,影响劳动者积极性。
不看工作性质,不看社会贡献,不看是否工作,到老了就能有一样多的养老金,那么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工作,努力往上攀登呢?
小编的想法更加现实:
1、全民纳入社保体系,民营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只需缴纳个人社保,以当地中位数工资标准8%比例缴纳,单位缴纳部分由财政收入或国企利润补足;
2、国有企业,包括所有国有银行,每年盈利至少拿出50%投入社保基金;
3、全体国民60岁后都能领取养老金,一开始从600元起步,逐步向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靠拢;
4、设置养老金上限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倍,缴纳年限多的人医保报销比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