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也应该享受养老金的,而实际情况却是农民也有养老金。
我们国家有两套养老保险制度,一类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于80年代,建成于90年代,完善于新世纪。一类是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于90年代,2014年全国统一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待遇有两部分,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也是由两部分退休待遇构成,一样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都相同,等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但是两者的基础养老金是不同的,主要因为两者交费方式不一样。
职工养老保险,除了职工交纳的费用进入个人账户外,还有企业义务性的为职工一起交纳统筹账户部分,是职工交纳费用的两倍以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居民交纳的费用也进入个人账户,同时国家还补贴一部分钱,提升大家交费的积极性。但是没有企业和用人单位给农民交纳统筹账户部分。所以,只能由国家予以补贴。
目前,国家的补贴水平比较低。领取退休养老金待遇的人,国家补贴水平大约每月在130元左右。而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最低缴费基数,待遇水平普遍在六七百元以上。
农民适用的养老方式跟职工不一样,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管理单位村集体。根据最初的制度设计,村集体更像是劳动用工的企业。大家承包的耕地、居住的宅基地,所有权都是村集体的,所以很多福利应该由集体发放。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还可以,对村民进行分红或发放福利待遇。但是一些偏远地区,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有什么待遇可享。
国家也非常关注农民的退休待遇问题,2018年3月份,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的意见。以后的养老金将重点向缴费15年以上的群体和65年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倾斜。同时建立跟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基础养老保险金正常增长机制。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水平有70元,上调至88元。北京已经将基础养老金上调至了710元,上海市930元,未来各项待遇水平会越来越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