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随着时代发展,农产品由于附加值低,靠种地收入已经难以养活亿万农民,在此大背景下农民选择入城打工,与工人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
近期大量农民工返乡,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城市就业岗位减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城市中生活成本高,找到工作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自然可以立足,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多少人能够坐以待毙。坐吃山空,从来不是勤劳的农民工能够选择的生活。
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过去的高增长模式需要调整。
不管是过于依赖基建,还是过度依赖投资,债务驱动型经济很难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
投资是要讲回报的,一个封闭的省份开通一条高速公路能够带来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再开第二条的效果就会减半,第三条则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多大影响了。从产能过剩角度看,多建的高速公路就已经是过剩了,只会形成资源浪费,不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在过去的二十年,过多的资金沉淀到了房地产上,各地楼盘拔地而起,吸纳了数以千万级的农民工。同时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同样解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限售限贷大背景下房地产已经夕阳西下,新开工楼盘减少,建筑行业用工规模开始降低。基建到了今天已经相对完善,如果继续加大投资,除了会增加地方债务水平,对于经济拉动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因此基建规模也呈下降趋势,吸纳就业能力减弱。
除了上述原因,国际需求减弱,出口企业受到影响,国内中低端制造业企业日子开始难过,降薪裁员的不在少数。高房价下中低端消费减弱,同样对从事服务行业的农民工造成影响。
GDP增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上千万工作岗位消失。农民工平均文化程度低,在各个产业链中都处于劣势地位,自然会首当其冲。
农村,是农民工最后的退路,可以短时间解决农民工吃饭问题,但是土地产出难以支撑家庭消费。大量农民工返乡搞种植养殖,又会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此问题短时间无解。
小编认为,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不应人为推动。只要城市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放开户口自然就可以实现城镇化。如果没有工作,即使落了户再分套房,也只能多出来一些城市贫民。当下城镇化应缓行,给农民留下更多生存空间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