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协委员王学坤提出,要让农民洗脚上田,实施65岁以上农民退休制度。这是一个好的建议,可是如何实施却没有进一步的细说。
我们退休制度是如何来的呢?1951年我国实施劳动保险条例建立了所谓的退职养老制度。195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1958年《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将有关的退职养老制度分为退休制度和退职制度。
最初规定的相关退休待遇是领取退休前本人标准工资的50%~70%。1978年我国进一步完善退休制度的时候,明确了退休待遇是原标准工资的60%~90%。
当时的退休待遇,主要是考虑工人原先他们是依靠工厂的各种条件工作生产或去劳动报酬的,退休职工离开工厂以后,没有在创造生活收入的来源。因此,发放退休前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相应的工资待遇是由用人单位也就是工厂或者机关事业单位承担。
对于农民,国家当时采取的是公社化运动。通过合理安排老年农民参加公社的能够胜任的工作,也计算一定比例的工分。通过工分,然后将公社所拥有耕地的粮食产出予以分配。可以说,农民养老和工人养老差不多,都是依托于一个大集体,也算是吃大锅饭吧。
1991年我国推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的养老保险缴费和领取养老金待遇。相应的待遇模式主要采取的是通过企业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缴费的方式形成养老保险基金,将现在收来的养老保险基金加上财政补贴,用于供养已经退休的老人。
但是相应的模式对于农村老人实行不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土地承包权的固化,以及农民收入较低,无法强制征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毕竟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都是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而农民生产采取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制收缴社会保险费收缴成本太大。而且我们根本搞不清农民真正的收入有多少?毕竟种粮收入仅仅是农民收入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国家有2.9亿农民工,农民从事非农生产的收入占了他们实际可支配收入的一大部分了。所以,农村老人采取职工养老模式暂时行不通。
国家也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农民主动缴费,国家予以补贴的待遇模式。国家对所有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发放基础养老金,目前全国最低标准是88元每月。各个省市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目前各省市基础养老金普遍在100~200元之间。农民缴纳的全部钱数都会进入个人账户,形成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也是一定形式上的多缴多得。对于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60岁的老人,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
未来的城镇化,才是让农民退休领取养老金的真正途径。国家制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只要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就可以办理职工退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可以并入职工养老保险。
所以,农民真正要想退休,还是只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否则领取的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