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会高于老人的养老金吗?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中人一直存在着一个疑惑,他们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金待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呢?其实,每一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都是缓慢推进的过程,国家会确保大多数人的待遇是只升不降的。

机关事业单位老人的养老金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中人、老人、新人的概念。实际上,按照人社部的划分,老人就是在国家2014年10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已经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最晚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2014年9月。

他们的原先领取的待遇叫做退休费。退休费一般包括按照级别领取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以及按照工龄确定的基本工资计发的一定比例,最高不超过100%。

过去,根据国家每年发布的调整退休人员退休费的通知,每年对退休费进行定额增加。增加的标准一般按照退休的级别、职称等因素确定。2015年退休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定额调整,县处级(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增加460元,乡科级增加350元,科员和办事员增加260元。

退休生活补贴数额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

2016年开始,国家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统一调整。当然还是一些省市有所区别,不过,具体调整模式差不多了。一般调整都是分为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部分进行,虽然挂钩调整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按级别、职称档次挂钩的情况,但这并不再是全部了。

10年过渡期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计算新办法。为了保障退休待遇的平稳过渡,防止使用新办法导致新老办法待遇差距悬殊。国家设置了10年过渡期。

10年过渡期内,以老办法退休待遇为基础。如果老办法退休待遇高,则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如果新办法退休待遇高,则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从10%~100%。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退休是10%,以后年份退休的人员每年增加10%,直到过渡到100%。

一般来说,新办法退休待遇要比老办法退休待遇高。新办法退休待遇还更加的公平,更加注重缴费年限(工龄)的付出,同时参考了工资水平,也就是缴费基数。跟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多了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退休中人的老办法退休待遇。

为了保障基本公平,2015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中人老办法退休待遇,都是按照2014年9月的本人基本工资乘以工龄确定的计发比例,再加上退休生活补贴,然后再按照2015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进行增加。说实话,跟2014年9月退休老人的退休金是完全一致的。

以后年度都会按照国家公布的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对工资增长率考虑到了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增长情况,也同时考虑到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平均增加情况。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调整幅度是6%,2018年和2019年仅仅4%,相应的工资增长率也差不多。

退休后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老人,养老金每年进行调整的话,退休工人与老办法退休待遇基本上没有差距。唯一形成的差距就是逐年增加的10%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了。

由于社会平均工资近年来一直维持在8%~10%的增长速度,按照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也在水涨船高。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一般会比老人的养老金高一些的,四川等一些地区高出部分就比较明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