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随着时间发展,会有越来越多人发现保险根本达不到预期,这是不争的事实,从相信到不信,一定有这么一个过程。
在所有商业保险中,车险是认可率最高的一种,理赔规则清晰,一般车主都会购买。人们之所以买,就是因为担心出现车祸,造成严重后果,赔付数十万上百万元,有了保险就能求一份心安,虽然多数人根本用不上。
第二个性价比较高保障较好的则是学平险,面向学生群体,既有意外方面的保障,又有医疗方面的保障。
接下来则是意外险,种类较多,不仅有日常可以买的,还有适合旅行、乘坐飞机、高铁的,万一遭遇意外,能得到较高赔偿。
说完三种相对规则清晰,理赔纠纷较少的保险,销售规模占比更大的保险产品则就没有这么“清纯”了。
重疾险、寿险、以及各种理财性质的保险,规模庞大,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保险的本质,就是一种概率游戏,依靠消费者的风险防范心理,设定诸多条件,定制各种产品,从而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让保险公司赚到钱。
看看重疾险的合同,里面的疾病往往有三四个限定词,每一个词都能成为理赔时的拦路虎。“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很多时候都是从这里来。
至于寿险,一开始宣传的收益喜人,结果到了年龄才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宣传时的高收益,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低收益水平,远不及预期,甚至比直接存银行定期存款都差了很多。
省下的各种万能险、理财性质的保险,也跟寿险差不多,水分极大,真实收益普遍很低,周期太长,流动性太差。
消费者买保险是为了有一份保障,但是在购买过程中,销售人员往往夸大宣传,购买时舌灿莲花,态度热情,买完后拿完提成也就不管了。保险公司的员工流动性极大,几年后就很难再找到原来的人了。不仅如此,一些保险产品设计上存在问题,或者没想到会出现亏损,保险公司也会采取措施,停止销售或者让增加缴费年限,或者终止合同。
买了保险,万一得病了,得病的姿势对,跟合同条款又能对上,确实有希望得到理赔。但是更多人是拿着大笔的资金让保险公司近乎免费使用,让他们在资本市场赚取更多钱。
消费者变得不相信保险公司,不外乎如下原因:
1、被保险公司骗过;
2、发现保险产品理赔陷阱太多;
3、宣传的收益远达不到,真实收益低的可怜;
4、退保时损失太大,印象极坏;
5、一些保险产品设计的不合理,拿回本金要80年以上;
总而言之,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国内保险公司野蛮生长,做了太多坏事,口碑不是那么好,想让更多人相信,还得洗心革面,向发达国家学习才行。同样的保险我们比外国更贵,理赔更难,此中缘由,需要有关人士研究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