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救命钱”如何唤醒?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沉睡 的 救命钱 如何唤醒?

医保个人账户基金缺乏良好的运作模式,参保人使用医保卡遭遇地域壁垒及用途单一等现实困境——

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


根据人社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9765亿元,个人账户积累5200亿元。而截至2012年末,个人账户积累2697亿元。医保个人账户结存4年累积基金已经实现翻倍。


除了医保资金大量沉淀、基金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现实中用医保卡购买生活用品,甚至套取现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要想从制度上堵塞欺诈骗保漏洞,改进医保个人账户的管理,唤醒 沉睡 的医保基金势在必行。


医保套现屡禁不止


对于在北京缴纳医保的职工来说,医保存折里每月都会打入一笔钱,职工可以自由支取。 医保要封闭管理,今后只能用来看病,下个月就不能支取了。 北京银行安定门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传闻在每年底都要兴起一遍,导致市民集中赶来提取医保存折里的钱,银行里人满为患, 大家总觉得钱拿在手里才是自己的 。


而在江苏常州等地,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是不能取出来的,于是许多医保定点药店都被设计成了特殊的布局,一楼用来买药,二楼则是一个隐蔽的 超市 ,从洗护用品到零食、柴米油盐应有尽有,医保卡里余额较多的客户都会熟门熟路地爬上二楼挑选商品,再到一楼用医保卡结算。


近日,更有媒体爆出深圳部分三甲医院的 医保套现 现象。在这条灰色利益链中,有部分三甲医院医生凭空开处方、不法分子刷医保卡拿药转售,套取现金后收取最高50%的手续费,再与医生分账。而山东东营市则出现了 刷医保卡买衣服 的地下商场。


事实上,正是由于使用范围限制,一些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资金长期沉淀,衍生出了使用个人账户购买非药品甚至套现的需求,而一些零售药店等医保定点机构主动迎合,为套现提供便利,甚至形成了医保卡套现利益链。


审计署对外披露的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医疗保险基金的专项审计结果显示,1.4亿元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被提取现金或用于购买日用品等支出,涉及539家药店。


年轻人花不出去,老年人不够用


据了解,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采取 统账结合 模式,即由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组成。单位按照缴费基数的6%左右缴费,其中30%划入个人账户,个人按缴费基数的2%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从各地实践看,个人账户普遍封闭管理,用于支付门诊费用、药店购药和其他起付线以下费用,医保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费用。


1998年,国家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建立医保个人账户并明确: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一部分,不是储蓄性的资金;账户中的资金只能用于个人医疗支出,是专用账户;账户资金归属于个人,结转使用和家属继承都是制度允许的。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其历史背景。当时,职工医保覆盖率、统筹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医保只对住院患者开放,门诊患者不能享受,导致个人自付比例较高、门诊就医负担较重,所以用个人医保账户来配合医保统筹是一种补救办法。


如今,随着国内各统筹地区开始实行门诊统筹,部分特殊病种和慢病在门诊也能享受报销福利,参保人支付比例不断下降,个人账户的 自助 功能也在弱化。


一方面是很多老年人反映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够用,一方面是有些年轻人很少看病,个人账户的钱花不出去。 医保个人账户的这种矛盾屡遭诟病。事实上,医保套现更多也是因为个人账户基金的使用缺乏良好的运作模式,而套现人普遍遭遇了医保卡使用上的地域壁垒以及用途单一等现实困境。 


沉睡 的医保基金如何唤醒


针对深圳 医保套现 现象,人社部近日回应:将完善医保定点机构管理和退出机制,从制度上堵塞欺诈骗保漏洞。特别提到,将研究改进个人账户的具体办法。


那么,如何提高医保个人账户 沉睡 基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很多地区已经着手拓宽医保个人账户的用途。


浙江明确个人账户历年资金可用于支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配偶、子女、父母的医疗保障费用,成为国内率先出台政策允许家庭成员之间医保资金进行共济互助的省份;重庆力推 个人医保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上海、广东等地探索用个人账户结余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发展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天津出台规定,允许职工将医保卡中的部分余额提现,比例最高为70%。


当然,尽管各地医保管理部门出台的措施,对拉动健康消费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个人账户总体 消化不良 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


与此同时,医保统筹账户的情况并不乐观,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当期赤字收不抵支。有专家认为,个人账户在制度上存在缺陷,不具备风险分散功能,同时监管成本高,资金积累闲置浪费和隐性损失比较高,应淡化并取消个人账户,将个人账户的资金归入统筹账户。


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杨燕绥教授表示,应扩大个人账户合理支付范围,同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增加工资总额约2%的缴费进入社会统筹基金,以增加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她建议,保留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政策,依法明确支付范围,特别是用于支付家庭医生的门诊服务和慢病管理服务费用,或是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