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是这样,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险体系还没有全国联网。并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制度做不到。医疗保险是各地市统筹,各地的医保报销比例都不一样,报销政策也不一样,怎么实现全国联网使用呢?
北京、天津等很多地方地区,对门诊治疗费用超过一定限度可以报销,青岛等更多地区,除了门诊大病或意外伤害以外,一般门诊费用的都不可以。
不过经过人社部门多年来的极力推动,目前可以实现的是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了。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1万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加入了跨省就医异地结算平台。我们可以在外省市直接换医保卡,享受报销后的费用了。不过报销的政策标准,还是需要按照参保地的医保政策。报销比例,起付线等等。
能够享受异地报销的五类人员主要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的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突发疾病临时就医人员。
不过,这几类人员都需要在当地医保系统进入备案,由当地医保系统提交至人社部跨省就医结算平台。这样才能在外地报销。
为什么我们异地报销这么阻力大?主要在于医保基金是当地收缴的,而且医保基金的基本原则是以收定支、略有结余、收支平衡。如果当地医保基金多数用于在外地消费,当地的医疗机构肯定受到的支持力度就有限了。大家的本意也是好的,主要想支援本地的建设。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虽说饮水思源是这么个道理,但也确实限制了医保系统的发展。
至于医保个人账户问题,一般不允许异地使用。不过已经不少省市在实践省内使用了。四川省已经有100多家医院可以跨市实行医保卡个人账户消费。
如果长期驻外的异地安置人员,每个月都有医保金个人账户返还,多数地区还是规定本来需要去当地消费的;个别地区需要本人去当地办理提现手续;一些人性化的地区可以直接发放到医保卡个人金融账户内。天津市是将70%发放的金融账户,30%进入医保卡。北京市可以办理医保卡存折取现。
所以,如果我们的医保卡在浙江住院不能使用,基本是没有在四川当地医保系统进行备案了。那么抓紧去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