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相信如果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领取退休金没有人会反对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人建议农民不用缴费,退休后直接领取职工一样的退休金。这样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现在很多城镇无业人员一样没有退休金的。
职工养老保险的由来
最初国家的退休制度如何建立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就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对工人建立起了退职养老制度。1957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退休制度的建立。
当时的退休养老制度,是走两条路线。参加劳动保险的职工,由劳动保险基金养老,没有参加的由企业或者政府民政部门养老。1969年财政部要求国营企业停止计提劳动保险基金,相应的养老责任转由企业承担。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因此,国家于80到90年代又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制度,对退休企业职工实施社会化养老。这一做法是国际通用的,较为科学的。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被纳入到这一养老制度中。
养老保险制度是必须缴费的,通过缴费来确定自己履行了责任,然后在自己符合退休条件时,按月领取养老金。并不是自己给自己攒下养老金作为养老使用,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在职职工为退休人员养老,确保退休老人有一份稳定合理的养老金待遇。
国家在《社会保险法》中明确,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承担。职工的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这是养老保险制度以前职工档案中,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来审核确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工作时间都可以视同缴费,没有档案就不能视同缴费。这是国家对原有的退休制度待遇的一种责任承担。
如果说直接农民不用缴费、不需要档案材料就能够纳入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范围内,这是对所有秩序的一种破坏,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公平。比如说社保缴费的不公平、参加工作时间的不公平、对城镇居民的不公平,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肯定会大幅下降一半以上。而且会有更多的人要求,不需要缴费直接享受养老金待遇。这样养老金除了国家强制征缴的一部分以外,没有人会再愿意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大家的养老金就会越来越低,最终养老制度终止。
实际上,农民的养老体系过去是通过公社化养老,国家也建立了相应的五保制度。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目前第2轮土地承包权到期后,再延长30年。确保了土地使用的稳定性,这也说明国家保障农民以生产资料为基础进养老。当然,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建议,通过国家回收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住房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的养老金,让农民也可以退休,老有所养。希望国家能够采纳吧。
不过,国家在2009年建立起了农民的养老保险机制——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针对各地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的农民,可以不用缴费,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当然,农民也可以自己缴费,通过积累个人账户养老金提升自己的养老待遇。目前国家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88元每月,今年还会继续调整,预计能达到100元以上,一些地区基础养老金标准已经达到了400元到500元,北京市是800元每月,上海市甚至达到了1100元。如果农民自己逐年缴纳一定养老保险费,退休领取四五百元的养老金也是可能的。
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到了城镇。国家已经开始推动城乡就业的一体化,大家都可以享受到相同的就业政策。也就是农民只要有负担能力,也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只要缴费满15年,到达退休年龄后也可以领取一份养老金待遇,这样回家仍然可以继续种地,还是非常不错的。有负担能力的农民,可以参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