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被国家越来越重视,保险代理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想知道中国的保险现状到底如何了。
昨日,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寿险保单持有人只占总人口的8%,人均持有保单仅有0.13张。(在市场化国家,一般一个人最少有一份,或者两到三份长期寿险保单!)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我国人均GDP已达81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1万美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
在区域结构上,2017年1-10月,东部十六省市原保险保费收入1.85万亿元,占全国的57.1%;中部八省市原保险保费收入7809.9亿元,占全国的24.1%;西部十二省市原保险保费收入6045.1亿元,占全国的18.7%。
进入新时代,保险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保险供给和服务必须有大的飞跃,要着力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上下功夫。
或许,有人会说,保障太低了!那么多人不买保险,难道真仅因为收入不高?
其实,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买寿险的人数已经在提升了,只不过速度不明显:
2016年,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是:目前13.7亿中国人,登记的保单大概有14亿张,保单量看起来非常庞大,但购买长期寿险保单的只有四千多万人。为什么有14亿张保单这么多呢?因为大量的保单都是短期的,特别是短期意外险。
其次,保险虽好,但也绝对不是所有人都已明白它能带给一个人、一个家的保障:
有些人不知道道保险也是钱,没把保险当成钱;把钱当成命,不知保险才是救命钱;把买保险当花钱,不知道是没事当攒钱,有事变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