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下乡卖保险的越来越多,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早在几年前,大家提起保险,可能会有种感觉:这是有钱人才买的,咱们不懂也用不上。可是现在呢,国家和社会一直在推行保险行业的发展,所以咱们随时可以见到保险的宣传,无论是新闻报道、媒体报道还是周围的墙上广告语,都出现了保险。
所以,保险下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两个:
1、新闻上早就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从‘保险强国’向‘保险大国’转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要完成一个指标(也就是说买保险的人会越来越多)。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动作,因为社会的稳定离不开保险的支撑。无论是医疗、养老、意外等方面,保险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杠杆和保障作用。而且相对来讲,农村比城市更需要保险。
2、保险本身就是为不富裕的人而设计的,换句话说就是穷人比富人更需要保险。你想啊,张三是个富翁,李四是个穷人,两人同时得了癌症,哪个会比较惨呢?当然是李四了对不对?本身就没钱,还得了病,这可怎么办?如果他有疾病或医疗保险呢?在他患病的时候就能得到一笔钱,或治疗后得到报销。富人有钱支付医疗费,只在财产保值增值和传承方面需要保险,所以有没有保险很关键,特别是收入不太高的人。
保险下乡是好事,保险下乡后,大众能享受到保险的便利。保险的网点越多,理赔或咨询不是更方便吗?网点多了必然会有竞争,保险公司为了自己的业绩会出各种优惠政策,得利的还是老百姓。
但是提问者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下乡卖保险的越来越多,不一定带来的全是好处,势必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发生。
一、购买理财保险要谨慎目前乡镇保险公司,特别是在推理财性质的保险时,有些不恰当的描述,容易给人一种‘保险能让人发财’的错觉。但是理财类的保险大多是专款专用、长期规划,用红利演示表得出的数据只能算是推算,受很多情况的影响(年化利率、分红等),这笔承诺的钱要等到多年以后才能领出来。
而且有些产品为了说明其灵活性,可以在交钱的前几年可以领取。老百姓为了试探真实性,会有人尝试领取。但是年金险或万能险之类的,初期本来进入帐户的钱就少,把这部分钱领出来,可增值的部分就没了,即使年化利率再高也没有什么用啊。
二、擅自承诺、描述不实因为是乡镇的营业网点,所以在培训方面与城市支、分公司的差距还是有的。不可排除部分保险代理人为了业绩,会对客户进行承诺。承诺合同条款里面没有的东西。
这类承诺不仅理财类产品会有,部分重疾险也存在。对于产品不熟悉的代理人,甚至能敢称某款重疾险,大病小病都能保,感冒发烧都能报,赔完钱后还返本,看完电影还退票。想想也是佩服其胆量。
三、感情单、面子单依然会有早些年,人们觉得保险就是洪水猛兽,因为行业发展初阶的代理人,卖保险就是靠软磨硬泡,不签不走。这完全违背了人们购买保险的初衷,谁会喜欢一个不需要,而且必须让你付钱,你不付钱会撕破脸皮的东西呢?
在乡镇,这类现象仍然无法避免。所以碍于面子、碍于人情签单的仍然会有,而且短时间无法避免。这种只能靠自己找办法解决了(比如直接说买完了、买全了)
总的来说,保险下乡的利大于弊。哪个行业都有些不合理的现象存在,更不用说保险了。而且保险下乡,也能给大家充分了解保险的机会,在理赔时享受就近解决的便利。
如果你对保险下乡信不过,但是你可以对部分产品信得过。因为这一类的保险经过社会的验证,得到过无数次的理赔,确实是有效果的。
住院医疗险:住院后能报销医疗费用的,和新农合搭配效果很好。谁家的孩子没有个感冒发热头疼什么的,只要进医院就会有花费,新农合加住院医疗险,能报销大部分。有些住院津贴类的按天给付也是不错的。
意外险:包含意外造成的身故、残疾、受伤、门诊、甚至还有意外住院津贴(按天给)。开车不长眼的人多的是,即使不惹人家,也保不住祸从天降,意外险特别便宜,有份就安心。
重大疾病保险:只要符合了重大疾病的约定理赔标准,就能得到赔付。这类保险就是用来避免出现‘因病致贫’这种悲剧的。重大疾病的花费比较高、治疗时间长、不太容易治愈,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尽量给家人添置。所有保险中,也就重大疾病保险最贵了,如果你有熟人,不妨让他给你设计个消费型的,交费便宜,不返本。
老年防癌险:老年人买保险不好买,可以选择老年防癌险,免体检,保费便宜。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呢,哪个乡镇没有些化工场之类的污染企业什么的,现在的环境可不比从前了。癌症的发病率这么高,为父母添置其实就是为自己省钱。
至于其他类的寿险、教育险、养老险等等,建议大家找个当地从业时间长的,或者专业的代理人来进行规划(专业不专业,有时候你和他聊会天能感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