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份,全球最知名的评奖——诺贝尔奖会宣布结果。并且从2020开始,每个奖项的奖金,已经上升到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5万美元。
2021年度的奖项都已经名花有主,物理、化学、文学、医学、文学、和平六个奖总计获得6000万的奖金。
要知道,1901年开始发奖的时候,诺贝尔留下的本金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放到今天只够发一半奖金的。
难得的是,诺贝尔奖的奖金越发越多,并不是靠吃老本来的,而是确实投资有方!
按照现当前的汇率折算,目前诺贝尔基金会持有资产价值已经超过5亿美金。
虽然绝对规模算不上最大的,但是如果跟1953年基金会规模最小时,只有300万美元相比,在每年持续发奖的同时,资产规模膨胀了160倍以上,这样的稳定性非常难得。
能每年支出现金用于支配,规模还能不断增加,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想要达成的理财效果。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看,向诺贝尔基金会学习,如何做理财规划。
实际上,诺贝尔奖也不是从第一天就过得顺心的。在转折点1953年前后,可以分成截然相反的两段经历,诺贝尔奖的境况完全不同。
1953年之前的很多年,诺贝尔奖的日子,其实越过越差。
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颁布,当时的获奖人可以拿到大约15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这个数字是按照诺贝尔的测算安排的,大约是当时大学教授20年的工资收入。诺贝尔就是希望通过奖项的设立,让教授可以安心做20年研究。
当然,这个数字也跟当时留下的本金3100万瑞典克朗能实现的利息收入是相关的。
没错,1953年之前,所有的奖金发放,只能来自本金的利息收入,而这笔资金只能用于投资于最稳定的资产,基本上就是发达国家的国债。
这样的投资策略,在50年间出现的战争、通货膨胀、税收、费用等等情况,到了1953年,诺贝尔奖的本金部分只有300万美元了......
当时获奖者能拿到的奖金是多少?
最低的时候只有12万瑞典克朗。
如果考虑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无论是基金会的本金还是奖金,购买力只有1901年奖项设立时候的30%。
你看,如果我们的家庭也完全采用类似的方式做理财规划,每年能拿出来的购买力不断缩水,而且本金实际上也是在不断萎缩的。
又要说起1953年这个关键年份,这一年发生了两个重要的转变:
第一件事就是税收的豁免。
此前诺贝尔留下来的这笔钱,投资收益也是要交税的,日积月累规模实际也不小。从1953年之后,投资获利就不再交税了,管理运营成本显著降低。
第二件事就是瑞典政府允许基金会独立运作,投资范围从“绝对安全的资产”转向综合配置。
从1953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的主要投资变更为以股票市场为主。目前披露出来的经典模型是:
自1953年以后,诺贝尔基金会在新的管理策略下,本金规模不断提升,奖金也水涨船高。
实际上,诺贝尔自从留下的3100万瑞典克朗,设立诺贝尔奖项以来,基金会的资金用途没有发生变化:
用这笔钱的收益支付奖金发放,用这笔钱的本金进行投资增值。
但是在1953年做了两项变化之后,前后的境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之前,承担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费用,而且因为“绝不能亏损”的思想只投资国债。
结果就是到了1953年其实已经无以为继了。购买力下降了70%的奖金,和教授的收入上升,已经与“覆盖教授20年收入”的分配方法相差甚远了。
调整之后,降低成本,以跟上发展趋势为目标,改为更妥当的组合投资,诺贝尔奖无论从奖金还是影响力,都显著的提升了。
从这两点上,我们普通家庭实际上完全可以借鉴:
第一,尽可能降低成本
第二,选择稳定的组合长期持续投资
实际上不仅仅诺贝尔基金会,像是很多机构、多代家族,都是如此安排。
最后,请大家请大家算一算:
假设诺贝尔基金会每年拿出本金的2%进行发奖,从1953年的300万美元,到目前的5亿美元,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是多少?
欢迎留言区给我们答案哦!
*风险提示: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为信息分享。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发生的亏损,概不承担任何责任,望周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