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人群要被调节了?

发布时间:2023-08-19 16:33:11 来源:网络投稿

来源:毯叔盘钱

最近这阵子,我身边很多人都在讨论“共同富裕”这个话题,因为在国家最重磅的中央财经委会议上,“共同富裕”这个议题,第一次被摆到了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地位。

“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国家这一条条举措刚一推出,不少朋友就控制不住兴奋了:

“太好了!有钱人要受穷了!我们穷人终于要翻身了!”

呃,要我说,你先别着急兴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三次分配到底是啥意思?高收入群体会受到什么影响?你我又能在其中收获什么?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解答下这些问题,好好盘盘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真相,这个真相和正在看文章的每个人都紧密相关。

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咱们国家在现在这个时候重提“分配”?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之前的分配出了问题,导致现在我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已经大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

简单给大家看几个数据:

第一个,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如果一个国家基尼系数低于0.2,代表居民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居民收入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如果大于0.5,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那么,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呢?

根据相关统计的数据,近几年都徘徊在0.47附近,属于“收入差距较大”的范畴。

第二个,2/80定律

28定律大家肯定都听说过,社会上20%的人,占据着80%的财富。

但现在现实早就不是这样了,2%的人已经成功占据社会80%的财富。

招商银行(49.600,-1.83,-3.56%)的年报显示,在中国,0.06%的富人占有31%的财富,1.9%的中产占有51.12%的财富,而人数最多的98%普通人,仅仅掌握17.85%的财富。

中国人民银行也有一份调查,中国最富有的10%家庭,他们所拥有的资产加起来,占到全社会总资产的47.5%,而底层那20%的家庭,资产加起来仅仅为社会总资产的2.6%。

除了以上硬生生的数据,我们也到处都能看到活生生的现实。

富人家的狗都能坐私人飞机,动辄几千万的豪宅,开盘就被疯抢,富豪们为了抢房甚至大打出手,中国奢侈品消费也连创新高……等等等等

穷人呢?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苦逼白领天天996,却依然买不起车、买不起房、更存不下钱……

互联网时代,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被网络放大的更加明目张胆,有人炫富摆阔,有人戾气加重、仇富心理,内卷严重……一系列社会问题纷纷开始出来了。

为什么我国的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

想从根源上看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下社会财富是怎么分配的。

这里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大家讲清楚。

从头开始说起。

还记得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什么分配制么?

对,按需非配,也就是吃大锅饭,大家一起干活,平均分配。

但这样的分配有个弊端,就是没法调动大家的劳动积极性,谁都不想干活,反正都有东西分,生产也就没了效率。

图源:网络

后来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注重提升“效率”,实行按劳分配,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此基础上,又扩充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包括劳动,你所付出的其他资源,比如资本、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也都可以分配得到财富。

在这两种分配制度下,大家干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社会财富突飞猛进。

但这种分配方式也有弊端,照顾到了效率,势必会影响公平。

人与人之间劳动力不一样,拥有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收入自然就有了差别。

但这种差别,顶多就是有钱人和普通人的差别,还不至于拉大到如今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