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妈给50元可以买很多东西,那会觉得50到100元就很多;读中学每个星期伙食费才20元,心想有1万元好知足;读大学时感觉能赚10万相当了不起;毕业后工资才3000元左右,想拥有50万就够了,后来又梦想要有100万,甚至1000万存款才有安全感。
每个人的生存焦虑总在不断变化,那么,当下一个人到底要有多少存款,才能真正避免生存焦虑呢?
一、案例解说:一个人的存款安全线到底在哪里呢?
最近,我刚好潜伏在一个所谓CTO群和大家探讨,我们综合探讨后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不结婚,一线城市大概一套房和300万存款够了,二线城市也差不多,三四五线城市300万存款足够了。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结论是300万。
实际上,我身边有人真有这么干的,刚好就300万,这哥们卖了二线城市房子,回到三线老家,100万全款买了车位和房子,然后200万拿来理财,他老婆是职业理财人士,这兄弟是程序员。他老婆以每年最低8%的标准理财,而他则在家搞编程培训,这样每月利息加收入,还有盈余用来定投基金,而这笔定投基金是每年的旅游活动经费,基本上每半年自驾游一次,生活甭提多爽。
我们简单算一下,200万按照8%年利率,大概一年16万,一个月一万多,有个小孩3口人节约点也够用,业余副业的钱用来增加投资。但是这里两个重心就是培养三个能力:
1、存款达到300万并且去三四线。
2、能稳定的、安全的保底8%年利率理财能力。
3、能受得了三四线城市无聊枯燥的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对于大多数人这么待下去,怕是会废掉的;另一方面,人的天性是损失厌恶的,钱一天天变少+焦虑,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
可见,生活降级、损失厌恶、社交活动降低,是大多数人有钱人不自由的根本问题,所以心态不到是很难自由的。
二、与其幻想巨额存款,不如针对性解决每个困扰自己的哪些平凡之事?
我是2012年毕业工作,22岁,薪水3000元/月,那时很开心,干活很有劲,对人都是笑呵呵,工作不怕出错,说话不怕口误,每个月都是月光族,熬夜买买买,周末葛优躺,影视剧刷刷刷,每年还能省出两月工资约上死党出去旅游一次,住单位宿舍,吃喝自理,完全不存在焦虑,就是一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心态,持续了5年。
2017年换了工作,27岁,薪水5000元/月,工作比较轻松,身边死党陆续结婚了,联系得越来越少,好在单位部门里小伙伴很多,每天领导一抽身我们就蜂窝在一块叽叽歪歪,开心地飞起。没落小城市里,房价杠杆低,买个二手小二居,独住,房贷没压力。
2018年,谈了个女朋友,同岁的,在体制内上班,也刚刚实现有房有车,如果以后组成家庭其实也没甚大的负担。
可是,2019年,心态急转直下,身边小伙伴基本成家晒娃了,我也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听朋友讲起结婚生娃后力不从心,父母快速衰老,教育成本高昂,自我思维落后,而立之年的自我盘点和发问,中年人不得不面临如山洪涌来的问题,压得人透不过气,这年身形消瘦,体重从130掉到110,面黄枯槁,胸口压大石,每天很沉重的活着。
人的生存焦虑是因为存款不足吗?不全是,如果只是生存需求,其实不会有太多支出,但如果人的物质欲望难填,再多钱都无法增加幸福感,依然会觉得焦虑。而大多数中年人的焦虑原因有很多通病,无非就是不能按照自己内心生活,厌倦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逃离不了又解决不了,比不上别人又改变不了自己。
可见,与其幻想巨额存款摆脱焦虑,不如针对性解决每个困扰自己的哪些平凡之事。
三、生存焦虑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对于资源可支配能力的提高
要知道,生存焦虑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命题,自打人类出现,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生存下来,每一个时代,人们所遇到的生存问题各不相同,解决方式也各不相同:
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野外采集浆果、集体合作打猎的形式去解决生存裹腹问题;
封建社会,人们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与产量、搭建房屋,去解决温饱和住所问题;
工业社会,人们通过扩大第一、第二产业产能,开发煤炭、石油能源,大大拉高了人类生存的下限水平,而解决就业也就意味着解决生存问题;
现代社会,人们通过建立完善的福利体系,多样的保险、投资配置,去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生存下限,避免生存焦虑。
虽然,不同时代遇到的生存焦虑各有不同,但究其本质还是一样的,生存焦虑的本质还是人们对于自身能够支配资源能力的焦虑。现在社会,金钱的背后所对应的是可支配资源,人们一旦赚不到钱,或者赚钱能力下降,就开始焦虑,这反映就是自身对于资源可支配能力不断下降而产生的生存焦虑。
总的来说,你要解决生存焦虑的关键,就是在于提高自身对于资源可支配能力的提高。
最后的话:避免焦虑不在于存款多少,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你要等到拥有千万资产才没有焦虑,那注定焦虑一辈子。但其实,并不是资产越多,焦虑就会越少的。焦虑主要来自于资产,但不是唯一,健康,幸福,家庭和睦,心态上的良好,是可以大大减少焦虑的。
有钱人,没有健康,没有爱,只有钱,他们也会有另一种焦虑。存款这回事,当然能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存款,而忽略了其他部分。因为,如果不懂得满足,即使给你全世界,你还是会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