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风险厌恶者,在HK的银行账户里有差不多200万的港币存款,之前一直在存定期存款,一年期的存款利息是1.5%,每年大概有3万左右的利息;2020年开始存款利息下降到0.3%,银行的理财经理忍不住给我打电话,他的建议是:
60%购买按月分红的债券型基金以增加现金收入;
HK市场有不少的这种按月或者按年分红的债券型基金,这些基金通过长期投资公司债券同时持有一部分公司股票来盈利,并会定期派发分红,一般来说对外宣称可以维持7-9%的年化股息率,实际上的股息率维持在5-7%之间。这种基金一般收取1%左右的管理费风险等级为4级,一般来说基金管理者会通过其他方式从市场筹措资金来购买高息的债券以获得超额的回报。也就是说有运用杠杆来购买比较高回报的企业债券。
举个例子,从HK银行以4%的贷款利息借贷,而后买入中国恒大的债券获得11%的利息这样的操作,可想而知,一旦企业债券违约,这些基金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损失本金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但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
假如拿出100万中的60万来购买分红的债券型基金,以每年7%的回报来看,每个月差不多可以获得3500人民币的股息收入,一年的回报为4.2万人民币;
很多银行或者保险公司都有销售这类的按月分红的债券型基金;(风险可能在于如果基金没赚到钱,本金直接分红分掉了)
20%买入结构性投资产品;
有一些银行销售的结构性投资产品,被称为(Accumulator,戏称Ikillyoulater)类似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上卖空认沽期权,比如卖出中国银行的认沽期权,一旦中国银行的股票大跌到现价的5%以下的话,投资者可能被迫以比较低的价格购入中国银行的股票,而一旦中国银行的股票维持不变或者上升,投资者将获得期权金,这种方式通过定期的赚取期权金的方式,一般可以做到每年赚10%左右;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市场大跌,那些看起来抗跌的股票也会迎来大跌,那么投资者将被迫以比现价高的价格买入股票,构成实际上的损失;假设从100万中拿出20万投资这类产品,每年收益预计在2万左右,但一旦市场不好,损失和买入股票差不多,以2020年为例,汇丰银行股票从最高的60多跌到28,损失超过50%;
20%购买科技基金;
2020年股票市场中涨势最好的行业股是科技股和医药股,以及消费股,而投资这些行业的股票基金,其风险是最高的10级,买在低点,卖在高点,其回报可能会很高;但如果买在高点,卖在低点,其损失也会巨大;以100万中的20万为例,其最大的收益为10万,最高的损失也为10万;
综合以上的投资组合来看,最大收益为16.2万(16.2%),最大损失为20万(-20%),这样的一个组合很明显不符合作为一个保守投资者的预期,因此我拒绝了银行的理财经理的建议;
可能对我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港币换算成人民币,买入长期存款或者大额存单;
从上面的故事分享中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放水的推进,MG和欧洲在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的情况下的直接发钱行为会导致的两个重要特点将日益现象;
1,无风险投资收益将逐渐下降,存款利息接近0的局面将长期持续;
2,通货膨胀不会因为经济下行而消失,通货膨胀将会下降,但毫无疑问不会为0;也就是说无风投资的收益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小于通货膨胀率,这必然会导致我们的资产贬值;
资产保值,实际上就是战胜通货膨胀对资产的吞噬。我国的真实通胀水平过去几十年非常高,在10%左右,80年代的万元户现在不过是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这些年随着GDP增速放缓,央行M2增速的也相应的放缓,通胀水平有所下降;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追求战胜通胀的可能性很小,(比较有名的可以战胜通胀的就是巴菲特那样的大神了)能够战胜CPI的指数就很好了,CPI指数就是所谓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比如MG,日本的长期趋势来看,CPI长期维持在2-3%以下,那么我们的实际投资回报率超过4%就已经可以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标了;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的选择是,
1,长期存款。目前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在2%左右,跑不过CPI,但5年期的存款利率一般在4%以上,还是可以跑赢CPI的,一般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息比较高,为了规避小银行倒闭的风险,110万可以分开存在三个不同的银行;
2,大额存单。大额存单一般是央行基准利率的1.4倍(目前可以达到4%左右),这个只需要20万就可以在任何银行买入大额存单;
3,房产投资,房子历来都是硬通货,过去20年买房子的人都赚的不少,但现在大部分地方的房子供过于求,一线城市的房产有价有市场,虽然不会大幅升值,但至少可以维持价格不变,如果有贷款,收入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意味着债务的下降。但要注意非一线城市的房产供过于求而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但110万想在一线城市买房目前来看是很困难的,可以考虑在2线的省会城市买房投资;
小结:在新的低银行存款利息,低CPI的情况下,我们对未来的投资的收益的预期也要下降,现在存入长期的存款,可以提前锁定未来的收益;另外投资也要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高收益必然意味着高风险,片面的追求高收益最终的结果必然不如人意。对我来说,110万存5年期的定期存款,存入三见不同的银行以获得4%以上的存款利息已经可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且不需要担心本金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