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钱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买什么都得用到它。
春晚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有句台词说得很好:“钱乃身外之物,人在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
然而紧接着赵本山的台词才是最牛的:“那你知道人在这世上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是人活着,钱没了。”
以上两句台词完美呼应了开头的那句话,在我们的认知里,钱的确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想要在这个物质社会生存下去,那是万万不能的,很无奈却又很现实的一句话,刺痛了无数人,也令无数人因这句话而奋斗。
不过,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人却愈发的唯金钱至上,觉得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用财富地位将人分三六九等,显然是没有意识到金钱的局限性,只是一味地觉得金钱拥有延展性。
钱,比我们想象得重要,但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重要到用它来衡量世间一切事物的程度。
那么,钱究竟有多重要呢?
笔者这就来带你一探究竟。
1、金钱的定义和来历
金钱,说白了就是传播的信息态,只不过它需要“寄生”在人们认可的物体上。
最开始是以物易物,也就是用一袋大米或一斤土豆等粮食作物来换一件商品,因为粮食作物是维系生命体能量的必需品,所以更能成为交易媒介。
后来因为粮食作物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出现了价值设定的偏差,所以不得不用“中间物”来代替以物换物的形式,以便交易价值的交换。
从一开始用贝壳、鹅卵石等不易损坏且在自然界中较为稀缺的物品充当交易媒介,到后来人类步入农耕铁器时代,具备了一定的采矿技术,于是就用贵金属替代了贝壳。
而且这些贵金属除了耐损和稀缺之外,还易被分割,尤其是金、银、铜这类的贵金属,非常适合作为交易媒介被广泛流通,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通货”。
贵金属充当硬通货的时代一直持续到了近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后来因为西方列强国家利用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对外殖民掠夺而来的财富,对以海上运输网络为主的体系形成了垄断。
以英国尤甚,基于强大的国家武装实力以及经济实力,其象征着国家权威的货币开始流通于世界各殖民地,继而影响全世界。
而金、银、铜等贵金属直接充当硬通货的功能被削弱,虽然依旧能够为价值背书,但其流通量逐渐被制造成本更低的纸币所取代。
由此,人类步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二战后,MG从英国的手里夺过了世界霸主的名号,建立了以其自身的货币——美元的价值锚定黄金计价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持续到1971年,该体系解体,美元又依托石油和金融创新建立了全新的信用货币体系。
21世纪10年代,中本聪创立了BTB,基于计算机、信息互联网与QKL技术的数字加密货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人类步入了法定信用货币与数字加密货币并存的时代。
而随着现实世界的权力愈发反映在数字世界的货币交易过程中,未来或许是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大一统的时代。
金钱,即流通货币的另一定义,其乃是劳动本位的价值锚定和交易媒介,以物易物、贝壳、贵金属、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皆是它于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
货币本质是象征交易信息的符号,理论上来说,任何能够满足人类交易需求的物品都能成为货币。
相传在一战时期,欧洲有一座村庄因为战火纷飞,村里的人被困住了,与外界隔绝,但生活总得继续,于是村里人之间的交易照旧进行,生产商品,而此前的纸币由于数量不够,渐渐被废除了,最后居然由木片来代替纸币,成为村里面流通的货币。
另外就是在一些国家的监狱里,罪犯在私底下流通香烟或口香糖等物品以充当通货,用来交易物资,或是贿赂他人。
由此可见,金钱作为货币的形式是可以改变的,而我们现在所用到的流通于社会各市场里的纸币或存放在移动支付终端软件上的记账数字,皆是由权力映射所形成的,具有法偿性和义务性,属于权力规范下的货币体系。
2、金钱对社会的重要性
金钱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即社群成员大规模协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充当成员信任机制的稳定器,也是各类交易信息得以流通的媒介,由此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人类文明得以步入正向演进的实质性建设阶段。
以提供能量的物质为基础,使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以提升,维持种群的各类财产以渐进性累积并以该媒介为锚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并由此衍生出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权所有制。
与此同时,也衍生出统计学即会计专业的复利计息,记账货币形式开启了近代大航海的商业繁荣时代,催生出了影子经济,使现代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现代工业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得以实现。
3、金钱对个体的重要性
金钱对个体来说,是参与群体协作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得以在物质基础上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体现自身生产价值与交易各种有价值信息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通货的交易媒介,个体不可能参与到群体协作的劳动当中,因为人类具有趋利避害的动物本性,纵使具有社交属性,也只能扩展至150人的亲属范畴。
人类的生物大脑决定了这一因素成为限制,史前文明所形成的狩猎采集部落就是最好的佐证。
然而除此之外,人类的生物大脑也进化出了具有识别信息并将其符号化即象征着高等智慧的能力,因此,人类具备了构建叙事与表达语言的前提条件,再因工具理性的能力得到实践的强化,催生出了以炎黄舜尧等为首的早期农耕部落文明,但发展至此,仍然没有催生出贸易与商业,只因农耕部落有着很强的自给自足性。
随着人类构建叙事与符号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些能够促进人类集体大规模协作的叙事框架和符号规范业已形成,凭借奴隶制和君主制的建立,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得以提升,但却是不可持续的,直到西方近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才彻底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那就是自由市场经济。
直至如今,该发展模式已趋于完善,由早期的权贵势力独占资本鳌头,演化到如今注重社会总体效用均衡,也因此,经济全球化秩序得以建立,个体在其中所获的利益被转化为通货形式并得以形成财富,驱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群体分工协作的劳动当中。
财富可以保障个人的物质基础,个人自身生产的价值可以在自由市场中通过金钱交易转化为其他有价值的信息,继而持续累积财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让自己吃饱穿暖,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我想这就是通货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它是流通货币的另一定义,也是劳动本位的价值锚定和交易媒介,更是象征交易信息的符号,以物易物、贝壳、贵金属、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皆是它于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
金钱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即社群成员大规模协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充当成员信任机制的稳定器,也是各类交易信息得以流通的媒介,由此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人类文明得以步入正向演进的实质性建设阶段。
金钱对个体来说,是参与群体协作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得以在物质基础上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体现自身生产价值与交易各种有价值信息的充分条件。
财富可以保障个人的物质基础,个人自身生产的价值可以在自由市场中通过金钱交易转化为其他有价值的信息,继而持续累积财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让自己吃饱穿暖,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我想这就是通货对于个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