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银行定期存款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多个方向,比如说银行、存款产品及期限等,但与此同时,还得考虑到短期、长期的货币政策趋向及资金的流动性需求等。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可能没法了解未来的货币政策变化趋势,但最起码要知道自己的存款产品收益、安全性和流动性等。
那么,具体该如何选择银行定期存款呢?
一、先从银行入手。简单而言,首先就是你要选择什么样的银行?因为不同的商业银行就有不一样的存款利率,比如说同样是三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国有大行利率上浮幅度较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不会超过40%,而那些地方中小银行最高可上浮至50%甚至更高。
根据某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期的平均利率分别为1.462%、1.175%、2.041%、2.753%、3.495%和3.2%,其中3年期的利率涨幅较为明显,上涨了16.5个基点,少数城商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超过4%,但国有大行同期的利率水平最高也就3.95%,且只有个人大额存单产品如此。
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小型银行及民营银行相比于其他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来说,它们的负债端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取消靠档计息方式、异地存款、互联网存款产品等之后就更有压力了。因此,吸收存款过程中需要增加成本揽储。
二、要考虑产品品种及期限。这个因素其实也与流动性需求、货币政策趋向等多方面有关,一般来说,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水平与期限成正比,产品期限越长则利息越高,比如说一年期基准利率1.5%、二年期2.1%、三年期2.75%,但“倒挂”现象也是有之,比如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可能低于三年期的。这主要是源自于银行并没有提升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的期望,也有成本因素的考虑。
总的来说,既然选择银行定期存款,那就尽可能选较长期限的产品品种,这有利于利息更高,尤其是未来存款利率水平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下,可以提前锁定较高的收益。但是,期限越长则流动性越差,因此还得结合自身的资金需求程度来定。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存款之前一定要看有没有“存款保险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