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业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每个月30天上满,你认为多少工资合理? 回答

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小编说过,财富的获得,取决于资源变现的能力,简单一句话可以解读无数财富分配问题。
即便是企业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每个月干满30天,能拿到多少工资,最终依然取决于有多少人给出更低的工资也要这份工作。
换个角度讲,假如企业盈利微薄,即使一天工作15个小时每月干30天,工人也很难拿到理想的工资,比如每个月1万元以上。实际上,这样干每个月能拿到6000元就很不容易了,合理的水平8000元也不多,还要有四险一金。
从宏观层面讲,社会财富分配不看每个人做出的贡献大小,不看创造了多少价值,更多要看所处的位置。
如今工人和农民的界限日益模糊,或者说在多数时候已经完全重合。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人数庞大,在就业上更多是卖方市场,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只要企业能以低工资招到人,工资就很难上涨。
之所以有数百万人去送外卖、送快递,无非是虽然同样劳累辛苦,但是收入更高,时间更加自由,比工厂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更有吸引力。
在过去的二十年,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制造业能达到5%净利润的话,房地产行业能达到20%以上。正因为房地产很赚钱,开发商们才舍得为了提升效率高薪聘请工人,农民工在建筑行业每月赚1万元成为现实。可惜,工厂没有这么高的利润,就给不出这么高的工资。
按照正常的逻辑,大制造业是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地方,工人工资应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四险一金之类的福利也要跟上。显然,这只是我们的幻想。
企业税负重,场地租金贵,设备需要投入,经销商拖欠货款,做企业步履维艰,不仅环保消防要处理,还要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生存期能超过五年的就已经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尽可能压缩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这也是部分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国家搬迁的根本原因。
只要税负不变,企业盈利水平不变,扶持和补贴政策没变,工人收入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未来制造业企业将采用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到时候就不是工资的问题了,而是还有没有这样的工作问题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