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城镇化并不是社会发展的终点,如果不人为阻止,确实会出现逆城市化。
之所以会有城市化,是因为城市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天量资理财序向城市,医疗、教育、养老资源向城市汇集。如此一来,城市中有了更多工作机会,有了更高的收入,有了更好的医疗教育养老条件,有能力在城市中生存的人自然就会向城市集中。
可以这样说,城市化既是阶段性发展的结果,又是人为推动的结果。如果将资理财序放到农村,一定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城市化是有限度的,不同的国家,所能承受的城市化率一定是不同的。不考虑国情去模仿其他国家,就容易走上歧途。
农村生活成本低,这一点有目共睹。当农民工在外面找不到工作时,回到农村种地,就是最后的退路。等就业情况好转时,再到城市发展,或者留在家乡创业,进可攻退可守。在农村收入可能不高,但是起码可以维持生存,衣食无忧。
城市生活成本高,单住房一项就能让无数人望而却步。夫妻俩不吃不喝十年买不来一套房,掏空六个钱包勉强凑出首付,也只是拿到一套使用面积大缩水的毛坯房,装修和家具电器又要几年不吃不喝的收入。不仅如此,贷款利息也不是个小数字,每年的物业费、供暖费、乱七八糟的费用,又要数千元。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农民工更多是城市的过客,能在县城买套房定局更加现实。
城市能够一直提供足够多稳定的工作岗位吗?答案是不能。起码2020年的这场经历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数千万农民工迟迟没有返回城市足以说明问题。即便是留在城市中的,又有多少人的收入受到了影响呢?
小编的想法是,借助农村的土地成本优势,发展养老事业,让城里人到农村养老,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的终极方案。
城里人到农村养老,能够为农村带来活力和生机,带去丰富的资金,提供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拉动农村经济发展。这样的逆城市化,才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良药。
经济,需要循环,不可能一直农村哺育城市。一定程度的逆城市化,反而更有利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