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对个人业务由原来主推理财产品改为主推结构性存款

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首先,银行理财产品面临哪三大转变?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改变了曾经的模样

也许你还记得曾经的模样,但是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样。这句话用到银行理财产品头上,再恰当不过了。

以前银行员工愿意推荐银行理财产品,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保本甚至保息、收益高,但是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改变了曾经的模样,无论是购买者还是银行员工都已经不认识了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

第一大转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跌跌不休,从收益的角度上已经不再对购买者有吸引力。

曾经大家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5%作为测算的依据,但是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下降,今年3月份以来银行理财收益更是“跌跌不休”,不仅已经跌破传统的收益底4%,更是在破4之后仍然不断下行。今年二季度以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在4%以下甚至已经接近3.7%。这样的收益率,银行员工在推荐银行理财产品时已经不再具有收益率的优势。

第二大转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不再保本,更不要提什么保息,银行理财产品面临一定的风险导致银行员工不敢轻易推荐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虽然不再具有推荐优势,但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银行理财产品面临亏损的风险。

以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虽然不是理财产品中收益最高的,但却是风险最低的,甚至是保本保息的。但从资产管理新规出台以后,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再是保本,更不说保本保息。在银行理财产品面临可能亏损风险的大环境下,银行员工推荐银行理财产品会变得更加谨慎。

现实也是如此,银行理财产品也确实出现了亏损情况,先是招银理财的一款风险等级R2、名为“代销季季开1号”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42%,从而拉开了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连连的序幕,在20天的时间内出现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浮亏,这不但已经颠覆了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认知的底线,更是颠覆银行理财产品形象,同时也将银行员工推荐银行理财产品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毕竟一旦出现风险无颜面对理财产品的购买者,特别是购买者还是自己的客户、亲戚甚至是朋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第三大转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不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已经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子公司独立运营理财产品预示着可能会有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更高的风险。

众所周知,资产管理新规发布以后,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成立并替代原有的银行理财业务并独立运营,截至目前,已有36家银行公告设立理财子公司及理财孙公司,包括6家国有行、10家股份行、17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其中,包括1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获准开业,还有包括浦银理财、广银理财在内2家获批筹建。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纷纷成立,银行理财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去银行化的特征以及银行理财将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加速。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是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所以对理财产品承担经营投资与风险责任的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而不再是银行,其出现的任何风险与银行无关,而仅仅与理财子公司有关。

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独立运作和运营,银行工作人员在推荐银行产品时会更加谨慎。

其次,银行结构性存款火爆有什么必然性?背后反映了什么趋势性未来呢?

银行结构性存款并不是从今天才有的产品,特别是资产管理新规出台、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可能有风险以后,结构性存款的火爆既顺理成章,也是一种必然。结构性存款本来是一个好东西,无论是于存款人的安全性和较强的收益水平,还是银行通过让利而提高存款竞争的能力,所以,银行有热情而存款人有激情。

一是在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再保本的前提下,结构性存款的保本性能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品。

结构性存款的真正火爆是因为资产管理新规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再保本和刚性兑付,而结构性存款毕竟具有存款属性,本质上是保本理财产品的替代品,因此去年以来开始火爆就在所难免了。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12.14万亿元,不仅创历史新高,而且连续4个月增长。今年前4个月结构性存款增加2.5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1.51万亿元的增量同比增长了60%以上。

二是银行结构性存款具有保本和可能较高收益的双重特性,对于那些稳健型的投资者是合适的。

结构性存款不仅有存款的特性,同时又兼具一定的高收益特性。一般情况下结构性存款以1%到1.5%为保本保息收益,然后最高收益可以达到5—7%,既满足了稳健型投资者的安全性和保本以及一定程度保息的需要,同时又可能冲击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更高的收益率,不仅投资者喜欢,银行员工也愿意推荐。

麒鉴身边一些朋友在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时,又觉得银行存款利率太低,又想在保本的情况下有获得一定高收益的可能时,就向他们推荐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结果这些朋友都非常满意和开心。这也是为什么银行员工喜欢推荐结构性存款的重要原因。

三是银行结构性存款在银行理财产品划转给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后,成为银行吸引资金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具有存款特性,可以发放贷款,对于员工来说,是业绩的体现。

银行理财业务划转到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后,银行理财业务由理财子公司独立运营,虽然推荐理财产品对银行员工仍然会有一定的要求和奖励,但是存款业务对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盈利来源以及员工的业绩考核会更加重要,因此,结构性存款的销售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银行员工都更加重要,特别是在市场存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实际上,无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都是银行吸收资金的方式,不过是环境的变化和指标的变化而导致银行员工推荐产品的变化而已。这就是背后的逻辑和密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