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款是能够根据存款者实际存款金额、存款期限来核定利率的一类产品,最早出现在民营银行里,后来风靡整个银行业。要知道智能存款为什么会消失,就需要先了解下智能存款究竟是什么。
我将智能存款定义为“披着活期存款外衣的定期存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对外宣传时银行是以活期存款来进行宣传的,声称可以随时支取。在存款人支取时,利率就按实际存款天数来计算,存多少天就按多少天对应的利率门槛来计息,相当于定期存款。到了后期,智能存款每个门槛对应的利率甚至要高于一般定期存款利率,智能存款越来越变味。
传统存款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两者的利率是在存入之时就已经约定好的。活期一直是低利率,定期到期会是高利率,如果提前支取就会由高利率变成低利率。
我们可以将传统存款和智能存款放一起比较下可以发现:为了运营智能存款,银行要付出比传统存款更多的利息,正是因此,银行无论是自发也好还是监管要求也罢,都暂停了智能存款。细究起来暂停智能存款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利率下行,已无空间
疫情已经摧残了快一年,各行各业都多多少少收到影响。国家为了发展经济,采用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一步一步下调,LPR利率已经降了30bp有余。整个资金市场的利率都在下行,对于银行来说,无论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浮。
这里有个传导性问题。贷款利率是受lpr影响快速下降的,存款利率却无法做到立即修正。因为存款利率下降是影响存款人利益的,存款人会去各家银行比较;存款基准利率也不再变化,没有一个官方统一的行动来降低存款利率;再加上存量存款,商业银行依然要支付高利息。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要面临高企的存款利息不能不付,收到的贷款利息确实急转直下。商业银行本就是靠存贷利息差而盈利,如果再做智能存款势必会进一步拉低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
二、跟风开始,戛然而止
当初民营银行开始智能存款的营销时,受到了大批资金的青睐。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护城河眼看着就会被攻破,不得已,这些银行也只能跟风而上,抬高自己的存款成本。
谁都知道,抬高存款成本来吸收存款这是饮鸩止渴,可是如果不做就要面临存款客户流失的问题。存款没有了还能想其它办法拉回来,存款客户一旦改变了存款习惯,那就很难再找回来。尤其是面对民营银行这种新兴的,互联网属性较浓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用户体验方面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这是摆在它们面前的生死存亡选择题。
随着监管一声令,民营银行不做智能存款了,那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也就完全没必要做了,戛然而止。
三、监管要求,防范风险
马云前阵子还diss金融监管,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实际上,我是觉得如果没有监管在一旁控制,一定会有一堆银行倒闭。就说智能存款这件事儿,一旦监管不叫停,各家银行之间一定会大打价格战,表面上损害的是银行的利益,但实际上银行的利益一旦受损到一定程度,损害的就是存款人的利益。
银行每年赚很多钱,这不假,可赚到的钱还是要有很大一部分作为不良拨备存在的。如果利润都被挤压掉,万一出现大面积不良,银行不能兑付存款,那将会出现非常大的金融危机。到时候风险就不可控了。
监管要求智能存款暂停发售,看似是在控制银行风险,其实是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总结:
智能存款相比传统存款来说能够靠档计息,老百姓能获得更多的利息,对应的,这也意味着银行要付出更多的利息。现在,智能存款销声匿迹,主要还是因为:
1、利率持续下行,已经没有智能存款存在的空间;
2、刚开始就是跟风而上,现在监管叫停,这也符合银行利益,自然愿意立即停止;
3、监管希望银行不要打价格战,防范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