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人民币购买力的决定因素在于提高收入,出口转内销短期内对人民币购买力可能增加,但长远看不会有太大增加,下面从人民币购买力内在逻辑及应对说一说。
首先看下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服务劳动的能力。是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对比的结果。它与商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值越高,则货币购买力越低;反之,商品价值越低,则货币购买力越高。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价值越大,则货币购买力越高;反之,货币价值越小,则货币购买力越低。
而人民币的购买力可以分为对内购买力和对外购买力。对内购买力,就是单位人民币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比如拿十块钱可以买到三斤白菜,20块钱可以买到一斤猪肉,这是人民币对内的购买力。对外购买力的多少要看人民币跟外币的汇率。比如同样是10块钱,在国内可以买到3斤白菜,但是兑换成元之后大概是1.4元,这个钱在国有可能只买到半斤白菜,如此一来,人民币对外的购买力就会降低了。
其次,出口转内销产品对人民币购买力影响。人民币的对内购买力跟两方面有关,一个是货币的供应量,另一个是商品的供应量。通常情况下,如果货币的供应量增速跟商品供应量的增速保持同步,那么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假如短期之内将所有的外销产品转内销,而人民币的供应量没有相应的增加,那么当市场的商品增多了,对应的价格就会下降,这样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会得到提升。
但这种购买力可能维持的时间不会很长,因为市场本身有自己的调节,当企业觉得价格太低没有利润空间,甚至处于亏损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有可能把库存卖完之后就不再生产了,这样时间一长市场供应的商品就会减少,慢慢的商品的价格就会逐渐上升,最终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最终人民币对内的购买力也不会有太大幅度的上升。
第三,内销产品对人民币购买力影响利弊之应对。
一方面有力的是:内循环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发展方针,经济内循环发展,其实也就是“扩大内需”。对此,国家商务部此前也做出了回应,出口转为内销,不仅不会增加压力,还有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回升,因为中国的14亿人口,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被迫停止业务的外贸型公司来说,不仅可以消化库存,还能通过促销的方式,尽快的回笼资金,这对于企业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另外,从前出口的产品大多都是一等品,而内销的产品成本则更低一些,如今出口转内销,这对于国内的一些本土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隐形的“鞭策”,不仅能够提升国内的消费环境,还能激发出消费者们的消费欲望。
另一方面不力的是:虽然官方解释了压力不会增大,但是短期内效果必然不会太明显,毕竟进出口业务的损失不是一星半点。而面对出口转内销,很多人觉得会给国内的消费市场带来竞争压力,毕竟中国的产品出口“双标”大家都心知肚明。在出口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国际的贸易顺差也会越来越小,最终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持续减少,而相对的,人民币汇率兑元也会有所贬值。解决之道,为了平衡出口减少,进口贸易也要相对应的减少,这样才能平衡国内外的消费市场。
要言之,如果中国出口的产品全部转内销,短期内对人民币购买力可能增加,但长远看不会有太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