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就业状况不佳,甚至不少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经营仍旧受到冲击,但是在这个状况之下为何房价还能一路上涨呢?——究竟是谁推高了房价?
1、失业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按照4亿的城镇就业人口进行测算,城镇失业人口高达2360万,再加上未在统计范围内的广大农民工和自由劳动者,真实的就业形势的确比较严峻。
2、房价走势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显示,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均略有扩大,二手住宅涨幅与上月相同或微扩。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9%,二手房价格同比上涨4.1%,31个二线城市及35个三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均现不同程度上扬。
在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的当下,为什么房价还能超出常理地一路高歌猛进?究竟是谁在背后助推?
是谁助推了房价的节节高升?
(1)地方
掌控了面粉的价格,自然也就间接掌控了面包的定价权。
地方掌握了土地出让的具体数量和起拍金额,他们有能力“控制住”房价。
对于不少地方而言,土地出让金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甚至部分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高于50%!既然卖地来钱快,又省心,何乐而不为?
在2-3月份疫情全面爆发的关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条消息:多地密集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主要目的就是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帮助房企熬过“冬天”。
(下图是当时一篇文章的标题)
大家不觉得匪夷所思吗?房价高高在上,降价卖不就能回笼资金,干嘛还需要去救市呢?因为消费者买涨不买跌!更何况一旦房价全面降价,土地出让收入锐减,让地方怎么活?
(2)充足的市场资金流动性助推
2020前六月,为了对冲肺炎对于经济的影响,央行多次降准,为了稳就业,还推出了上万亿的“新基建”项目,就在最近还准许了一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再叠加印钞机开足马力印钞票,半年时间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入市场?
我们可以从M2数据的变化中发现一些端倪:
2019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截至2020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高达210.02万亿元,5个月的时间,增加了11.37万亿元人民币。
5个月时间M2增加了11.37万亿,更可怕的是5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仍旧高达11.1%,为近3年来较高水平。
钞票就像开闸的洪水,凶猛地涌入市场。但是市场又没有太多优质的标的可以用于投资,实体企业破产的破产,裁员的裁员,这么多钞票还能流入哪里呢?——没错,就是被称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
既然地方都在施展浑身解数开展“房地产救市”,面对这个暴利的香饽饽,又有几个人不愿意去分一枚羹呢?在资金的助推之下,房价又迎来了一波上涨。
(3)炒房客的蓄意炒作
房价的大幅度上涨免不了背后有炒房客的助推,但是现在的炒房客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些有着几百万、上千万资本的钻石王老五,即便是没有太多资本的普通民众都加入了炒房的行列。
没错,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是高房价的受害者,也是助推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加害者!
现在是“万众炒房”的时代,有钱的想办法多买一套,没钱的即便孩子还在读初中,也要想办法贷款买一套!
大家都深陷开发商传播的焦虑之中:担心现在再不买,以后就买不起了......
在一窝蜂的买房热潮中,开发商赚的盆满钵满,社会生活成本也在这种“万众炒房”的局面下节节攀升:
商铺租金贵了,店主不得已提高销售价格;
租房成本贵了,打工一族不得已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
子女结婚成本高了,身处各行各业的父母,都想赚更多的钱,一轮包装、加价下来反而自己的生活成本也提高了
......
就像现在的学前教育,原本大家都不上补习班,好好上课就好了,一部分家长率先让子女报了补习班,迫于“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和焦虑,大家都得花费更多的时间、资金去报补习班......
最后,谁也没捞到好处,反而给自己和孩子增加了更多的负担。现在高高在上的房价何尝不是如此?——要是刚需一族才买房,没有特别的居住需求就不买,没人刻意炒房,就单凭开发商也搞不出什么风浪。
现在浮云君身边的同事、朋友,大部分家里都有3套左右的房子,这样普遍的现象反而不正常。
总结
最终,我们会发现:在房地产“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谁都不会是受益者,不论是地方还是开发商,亦或是身为炒房客的我们自己。
地产泡沫破裂之时,就是规则和秩序重塑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