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的银行从业狗来说,银行的至暗时刻还没有过去,2003年-2013年是银行业的黄金时刻,当年的银行营收及利润,大幅度跨前,银行业形势一片大好,但盲目的扩张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不良贷款的持续性爆发,银行业开始整体走下坡路。
或许很多人不信,认为银行这种躺着赚钱的,怎么会有最坏的时刻呢?下面我们通过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来分析佐证,毕竟上市银行是银行业的翘楚,最具有说服力!
如下图所示:根据36家上市银行的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收2.7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8%。其中,35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增长,仅一家银行营收同比下降。单纯从营业收入上来看,银行业似乎还是一片良好的形势,但是营收再好有何用?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看盈利数据。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554.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2%。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这说明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有了显著性的下降,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在于不良贷款的拖累。
什么时候会过去?
单纯的从数据上来看,银行业的整体至暗时刻还没有过去,以我所在的银行为例,从2015年至今,已经连续5年降薪减效了,未来何时恢复,一切还处于未知的状态,因为受政策影响很大,建行的行长曾经在会上诉苦称,银行是弱势群体,当时引得哄堂大笑,媒体的报导也都是带有嘲笑的成分,但现实呢?说句实话,银行确实是弱势群体,怎么个弱法呢?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一是按照银行信贷政策投向,某行业或者某些企业并不符合准入或者基本符合,但不是银行的首选客户,正常情况下,银行不会介入,因为发生不良的概率高,但是部分地方ZF一纸文件之下,你不放款也得放;
二是不良处置,一些已经回血无望的企业,理论上,早点处置能够早点止损,但是为了政绩,依然是很多地方ZF会出具各类金融协调文件,让你给予续贷,而且必须给予最低的利率,甚至很多要求无本续贷,总之一句话,不得断贷起诉;
三是对于个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客户,一有不满就是各种投诉,银行自身内部的投诉处置还好,如果是要人行以及银保监会的投诉,少不得又要付出,每次各类下来的检查,常常都是银行的放血时刻;
四是加塞的人员:以我们行为例,管理部分人员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左右是通过各类关系进入(ZF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总行、大客户等等各类的亲戚好友、朋友),这类人员中,有部分真的只是挂名不办事,就是为了有个工作单位,领一份工资,上班基本不做事,即使表现很差,你也辞退不了。
总结
如果完全按照各家银行自身的政策措施来进行业务的拓展,虽然也会有不良,但不会有目前这个局面,当前的至暗时刻,跟上述的几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至暗时刻什么时候过去,不是银行自身可以决定的,这是要多个方面共同作用之下才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