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结构性存款越来越受欢迎

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结构性存款之所以很受欢迎,原因就在于资管新规实施后,结构性存款成为“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最佳替代品。于是,各大银行纷纷将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业务作为自己的揽储利器。

根据2017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构性存款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因此,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就顺理成章。

所谓的结构性存款,就是说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存款,另一部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与商品、信用、利率、汇率以及股票等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说白了就是“存款+期权”,这样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

但是,结构性存款并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而它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用于购买金融衍生品的资金比例,投资衍生品的资金比例比例越高则可能的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不过,银行通常用于购买衍生产品的资金比例都不会很高,而且作为破刚兑趋势下的替代品,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中投资银行存款的部分也几乎没有风险,且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总的来说,结构性存款的风险介于银行理财和银行存款之间,相应的收益也一样甚至高于理财产品。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的时候,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8867.96亿元,正在向10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逼近,也说明了结构性存款市场上的竞争日渐加剧。后来,由于监管机构对那些缺乏金融衍生品交易资质的地方中小银行实施限购,也迫使很多小型银行不得不下架此类产品。

然而,早在2018年的8月和9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都曾超过了10万亿元以上,也就是说,从去年10月直至2019年1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时隔3个月后,再次突破10万亿大关,达到了109812.17亿元,较去年12月末增加1.36万亿元。

总之,这正是结构性存款市场竞争加剧的表现,随着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刚兑和净值化的两大趋势之下,加上央行多次降准影响,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收益率面临着进一步下行压力,根据融360上周监测数据显示,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平均为4.3%,结构性存款作为最佳替代品,必定会成为保守型投资者的偏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