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存在差异,存银行定期不为是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投资渠道,应当正常看待,特别是某些民营银行推出5年定期存款利率高达5.5%左右的存款产品,实际收益率并不比做相应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差到哪里去。
有的人可能会说,存银行还不如购买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如果存的是活期的话,确实是不如购买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但是问题是货币基金只适合短期闲置资理财序资,比如即将要花的钱,并不适合长期投资性质的资理财序资。因为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和性质就决定了它不适合长期投资性资理财序资,比如其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以及是以基金的形式存在。
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而其中大部分就包括同业存款或定期存款,即它的大部分收益也来自于银行存款利息。而银行的基准利率决定了其收益率,比如其收益率徘徊在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或国债逆回购对应期限收益率的上下。
然而,又因其是短期货币工具,平均剩余期限不能超过120天,那么也就决定了它存在大量的现金比例,会分摊掉长期的银行存款或债券等的收益率。这也就导致了,它的收益率不如实际三年或五年的银行定期存款(非基准利率,实际利率存在较大的上浮)的利率。
与此同时,基金存在一个赎回过程,哪怕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存在银行垫资行为,快速提现额度也仅为1万,对于用户来说流动性是受一定限制的,不能及时有效的变现。而存款,即使是定期都可以随时变现,进行转账支取(现金取现超5万一般要预约)。
当然,更重要的是货币基金它不保本,对于某些特定的极端保守投资者,不保本是不可原谅的,哪怕有再多官冕堂皇的解释。
对于长期投资的保守型投资者,银行存款不为是有效的无风险投资渠道,特别是民营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能给予基准利率上浮50%达到2.75%*150%=4.125%利率,以及5年定期能达到5.5%左右的利率,它实际收益率并不比一般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差到哪儿去。
同时,随着银行存款产品的变革,银行推出了与存款相结合的表内理财产品,比如结构性存款和智能存款,对于保守型投资者不为是更好的投资渠道。也因此,我们并不能摒弃或看低银行存款,应当拥有唯物辩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