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银行对取现低于一定额度取现行为,要求储户在自助终端上自助办理。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市场行为,一个正常的经济组织的理性选择调整而已。背后的主要驱动力还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效益的追求。
银行不是福利机构,虽然具有一定的国家信用在背后,但是银行也实实在在的属于完全市场化的经济组织。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每天为了应付大爷大妈取现退休金而配置大量的人力成本,从经济的角度和资源优化的角度显然得不偿失。从大处说,这不利用整个经济体的发展。
举个例子吧,我曾经在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主要工作就是对接银行相关业务。对银行的工作比较熟悉。下面这组场景你来看看,就知道为什么银行有这样的规定。
地点:成都市东一环某工行网点,网点级别三级网点
该网点周围一公里之内属于成都最早的国营企业职工聚集地,每天早上网点8.30分开门,但是开门前一定排队,特别是没有的8号,因为这天养老金到账。
银行职员全部到岗,开始办理业务一般在8.50上下,一个柜员平均办理一笔普通业务员就两三分钟,但是由于该网点老年可出居多,几乎每一个客户需要5分钟,一个小时办理12个客户,中间包括柜员喝水上洗手间。一天下来理论上可以办理96个客户,该网点4个窗口,一个授权窗口不对外,一个对公,两个对私,换言之该网点每天办理小额存取款业务最多300笔,我经过无数次的观察,每天排号基本上就320左右关闭。问题是这320笔业务给该网点带不来任何收益。因为养老和社保之类的是一些特殊原因,他们只是代为发放而已。
这样的场景在十年前的各银行网点比比皆是,每天只有10%的业务属于能带来效应的业务,90%的业务是无用功。
这样例子已经很清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