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其中仅住户存款就增加了6.47万亿元。去年同期这两组数据分别为6.31万亿元、6.07万亿元。
6.47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
第一季度共91天,全国共有47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91天里,平均每天有710亿元存款左右被住户存入银行。
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这属于“报复性存钱”。公元表示,一点儿都不假,但也没有那么夸张,毕竟本身每年的第一季度都属于银行开门红营销的旺季,大众不仅存款需求高,消费需求也是不容小觑的。
住户存款较去年同期也仅增加了4000亿元。全国超14亿人口,每人向银行存200块,也有快4000亿存款的增量了。
因此对于6.47万亿的存款增量,确实没有必要表现的那么惊讶,只不过是因为疫情影响,大家多了点关注,也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在大众在唱衰银行存款时,一季度银行存款增量确实也出现了不小的反弹。
要知道2019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5.36万亿,全年住户存款增加了9.7万亿。6.47万亿的住户存款量已经占到了去年全年新增量的66.7%,而去年同期仅占到去年全年新增量的62.58%。
为什么会出现“报复性存钱”现象?
主要还是由于受疫情影响,春节过后各类企业停工停产,全国人民居家隔离抗疫,有钱无处花,降低了百姓的消费需求。原来的消费旺季,只能变成了存款旺季,让银行圆满完成了第一季度存款营销开门红任务。
同时,疫情当下,各类高风险投资产品都面临着暴跌风险,没有一个让投资者省心的。大众避险情绪上升,很多人持币观望。手有余钱的投资者更多选择了现金为王,把资金放在银行。
再者很多人因疫情影响,降薪甚至失业,不得不开始培养自己存钱的习惯,以应对将来可能危机降临却无钱可花的境况。
不过,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由“报复性存钱”向“报复性消费”转换的风向已然开始。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消费的复苏,现金的流动性增强,银行存款的增量也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