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对公存款和个人存款不一样,如果你问不同地区、不同银行,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如果是对公存款,有协议存款和协定存款两种。
协议存款是银行与一些特定机构签订协议,把一些特定用途的资金比如社保资金、保险资金、养老保险基金等存入银行,存款金额、存款期限、利率、结息付息方式、由双方签订相关协议确定。
协定存款是银行与对公客户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双方商定对公客户在其公司账户保留一定金额的活期存款以应付单位的日常结算,这部分按活期利率计息,但超过约定保留金额的分存款按协定存款利率计息。
协议存款的存款金额和协定存款的保留金额,各个银行各个单位都不同,一般来说协议存款的存款金额在1亿元以上(其实3000万元就可以,但是这些机构都不差钱啊),协定存款的保留金额一般在50万元以上。
而个人存款,没有对公存款这样有合法有效协议合同的,你可能听说一些银行(主要是农村信用和村镇银行)在普通存款利息之外签协议额外补贴一部分连利息,但是我敢打赌,这些协议都上不了台面,都不属于合法有效的合同,经不起推敲,但是银行为了拉存款。也为了维护自身声誉,一般也没有到时候不认账的。
更多的时候,是银行工作人员私下跟客户谈利息,也就是补贴一些利息,以现金或者购物卡、礼品之类的形式,这些的有效性和保障性就更低了,有可能人走茶凉,工作人员离职了想找也找不到了。
如果你非得问,个人有多少存款可以跟工作人员谈补贴利息,我所在的地区,平常日子5000万存款,年末、季度末等银行缺存款,营销人员任务完重的时候大约1000万就能谈利息了。
当然,这也得看银行给营销人员多少费用和这些存款能给营销人员带来多少收益,营销人员可以把一部分收益转给你,但是谁都不会做赔钱的买卖,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