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专题 | 货币政策不只0和1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从14年开始,随着外汇占款不再流入,银行体系内可使用资金,即超额准备金的补充,就一直依赖于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或者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我们以估算的超储率来衡量月度变化。
从近两年情况来看,17年的超储率水平相对16年的确明显下了一个台阶,从2%以上的平台回落到1.2%-1.4%的平台。但进入18年后,尽管央行投放在感觉上更加慷慨,但实际上在补充量上并没有明显增加,除特殊时点外,超储率大部分维持在1.4%-1.5%的水平,上升的幅度并不大。同时,步入19年之后,根据我们测算,即使在4月份剩余的几个交易日中,央行不再进行任何其他操作,4月末超储率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绝对水平依然保持在1.3%-1.4%左右,从量上看的确也没有明显的收紧迹象。因此,如果我们以央行对超储的投放规模作为观测视角,此前既无明显放松,目前也无明显收紧。
但随着货币创造方式的改变,我们不仅要关注央行投放量的规模,投放的价格,以及投放的方式同样值得关注,这将会影响市场对于未来流动性的预期。我们把过去四个季度影响超储变化的几个分项进行拆分,会发现在补充资金缺口的方式上,降准和财政存款等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占比越来越高,而公开市场操作等短期限相对高成本的资金占比越来越低,这使得虽然每个季度总量投放差别不大,但资金利率维持低位运行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市场对于流动性的预期也愈发乐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