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规银行转账方式调整为三种 ATM24小时转账限时防范电信诈骗
在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中,不法分子转移诈骗资金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主要来源于直接购买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诱骗一些群众出售本人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或者利用买到的居民身份证,伪装成开户者本人或者以亲戚朋友的名义虚构代理关系,到银行开户或者在网上开立支付账户。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个人银行结算账户77.86亿户,人均5.69户。个人开户数量过多既造成个人对账户及其资产的管理不善、对账户重视不够,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和虚构代理关系开户埋下了隐患。
转账方式调整为三种
实时到账让单位和个人享受高效、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也为违法犯罪分子快速转移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通知明确,自12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提供转账服务时应当向存款人提供实时到账、普通到账、次日到账等多种转账方式选择,存款人在选择后才能办理业务。同时,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ATM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个人在24小时内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近一半受害人是在不法分子的诱骗下,通过ATM向诈骗账户转账,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受害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不法分子引导在自助柜员机的英文界面中进行转账操作。此举为既保证单位和个人正常资金转账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障单位和个人资金安全。
同时,通知规定,自12月1日起,银行在为存款人开通非柜面转账业务时,应当与存款人签订协议,约定非柜面渠道向非同名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转账的日累计限额、笔数和年累计限额等,超出限额和笔数的,应当到银行柜面办理。个人非柜面向他行/他人账户转账,单日累计超过5万元的,要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