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债转股,不如说是银行创新了一个新的金融服务模式。”1月19日下午,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陈彩虹说。
陈彩虹是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在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后,“债转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四大行中,建行处于抢跑地位。短短三个月内,全国“债转股”签约项目共18个,涵盖27家企业,总额超33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建设银行已签约11家企业,总额2350亿元。这些债转股对象均为国企,包括武钢集团、云锡集团、广晟集团、广州交投、厦门海翼、重庆建工、山东能源、山西焦煤、陕西煤化工集团、陕西能源集团、陕西有色等。其中不少还是18年前债转股的对象。(财新网“建行抢跑新一轮债转股化解国企正常类贷款”)
对此陈彩虹指出,这次债转股跟上一轮债转股完全不一样。他认为,债转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的债转股是当下的国家战略;第二层的债转股是当下解决现在杠杆率太高的一个手段;第三层债转股对银行业来讲,也是金融创新一个新的尝试。“如果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看,肯定是银行服务国家战略,降低企业杠杆率,在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地满足商业银行本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次债转股,是建设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到社会上去筹集一部分资金,然后再用这个资金去帮助企业,该企业可能是建行的客户,可能不是建行的客户,让它降低银行贷款的比例。”
不过,陈彩虹并未回应社会资金来源何处。他仅表示:“我们可以这么讲,做债转股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分钱不投也不现实,但只是很少一部分资金,绝大部分的资金是从别的地方来的,或通过社会融资的方式。”
陈彩虹认为,对企业而言,“债转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负债率。“通过债转股,置换出来的债,是贷款机构觉得收益率很高的债;用股将其置换出来,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还能帮助企业去掉杠杆,使其财务报表更加健康。”
不过市场有所质疑,“假股真债”或“明股实债”的夹层融资交易模式,是否真能达到去杠杆的目的。(见财新网“债转股真假‘去杠杆’银监会强调真实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