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理财产品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坑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昨天,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骗了150位客户的消息让大家突然菊花一紧,因为或多或少,你都买过理财,或者大笔的钱都在银行的理财里。不为别的,就是利息能高那么几个点,就以这次民生银行的理财陷阱为例,这个80后的支行行长张颖,就告诉客户这是一款保本保息的产品,年化收益平均8.4%,于是大客户们就纷至沓来。要知道现在普遍的市场理财的利率,不会超过5%。大部分都在4.5%上下。也就是说买这样的理财产品一年就能多赚3%左右。

理财产品是什么?说白了就是非标准化的信贷资产,把老百姓的钱拿过来,然后出借给各种项目,赚取利差。之前对于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最小,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定。也不受存贷比和准备金的影响,虽然利息高一点,但其实银行是相当划算的,而且这个利率银行们能够完全自主控制,有好项目的时候,就提高一点利率,没有好项目的时候,就降低利率,或者干脆不发产品。总之他只要有利差就敢干。而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可能全国有5-6万亿之多。

有人纳闷了,理财产品安全吗?他的利息有的时候比房贷利息还高,银行怎么赚钱,首先,银行肯定不会用理财产品来发房贷,因为完全就是赔钱的。他们投资的都是PPP或者基建,要么就是房地产,大量理财产品资金都流向了这些领域,而银行拿到的利率至少在8%以上,甚至是12%以上,也就是说银行在中间至少有3-6个点的利差空间,这主要由风险决定,如果银行觉得风险很低,那么他的利息就低,如果风险高,那么就要收高息。利率就是对风险的补偿。所以这一块给银行赚钱是很多的。要知道同样的产品用途,信托和资管计划这些其他的影子银行渠道,利率要比银行高3个点以上。换句话说别人8%才能拿到的钱,银行不到5%就拿到了。

那么真的保本保息吗?这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理财资金说白了就是两个错配,一个是风险错配,一个是期限错配,就是说你拿保本保息每年5%,而银行却拿去做权益类投资了,你的期限是半年或者1年,而银行这笔钱收回的周期很可能是2年甚至5年,只有风险错配和期限错配,银行的利差才会更大。5年的利率要比1年的利率高好多,所以银行的做法是不发5年期产品,而是发5个一年期产品或者发10个半年期产品,连着发这样就能把利息降下来。那么到期了钱没回来怎么办呢,不怕!再发一期产品把前面的钱还了就好。所以本质上理财产品背后的公信力就是银行的资金池。只不过银行的资金池是合法的,银行只要能揽储,吸纳社会资金,一直有人去买银行的产品,他还能互相同业拆借,你的理财产品就没什么问题。特别是官办银行,多少都有央行以及政府的信用兜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