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美的买到 假理财 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哪些事项?
银行假理财产品怎么办?普通百姓被银行或是推销人员骗走理财资金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大型企业甚至银行本身也购买到 假理财 的事件却鲜有耳闻,然而罕见事件不代表不会发生。
近日,兴业银行通过建行买到10亿假理财产品的消息震惊业界。据了解,该事件源于2015年,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通过东吴证券公司购买了10亿元建行咸宁分行的理财产品,该产品为两年期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6.3%,应于2017年4月21日连本带息兑付。临近到期,东吴证券接到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指令,向建行咸宁分行发函要求其兑付。令人震惊的是建行咸宁分行回函称,该产品并不存在,也从未签署过该协议。如今距离这笔理财产品的兑付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兴业能否追回笔资金尚不知晓。
无独有偶,6月29日知名电器制造企业美的集团被曝10亿元理财资金疑似遭到 诈骗 。据报道,合肥美的冰箱公司于2016年3月购买了一份7亿元的理财产品,由 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 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财通和渤海信托,最终流向3家借款公司。放款后2个多月,美的方面发现,无论是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资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资料,均为伪造。与上述7亿元理财资金遭遇 骗局 几乎同一时间,美的集团另有3亿元理财资金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
与之类似的还有此前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民生银行 假理财 事件,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由此可见,很多假理财产品已经包装得与真理财并无太大差异,看似正规的理财产品很可能连合同、公章甚至行长、经办人身份都是伪造的。有着严格审核程序的知名企业甚至银行本身都会买到 假理财 ,那么普通投资者又如何能够防范陷入此类骗局当中呢?
对此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服务平台风车理财的投资专家表示,近些年来我国理财市场需求旺盛,因而产生了大量新型线下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类产品,随之而来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 假理财 经过精心伪装常常看似与真理财无差,投资者应注意学习识别真伪的技巧并适当利用第三方工具来降低自身风险。(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