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连跌,成为现实。实际上,我们也能说,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监测数据显示,4月为4.85%,较3月下降0.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跌。5月以来,收益率连续数周走低,上周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0%,继续小幅下降0.02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因为今年4月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被称为“资管新规”,这意味着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拉开了商业模式转换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大幕。
因为新规定出台,打破了刚性兑付的原则,在新规落地之后,银行理财已经出现了发行数量持续下降、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显著变化。
以前,选择购买银行理财,很多人会因为保本及收益稳定。所以,在银行理财中,保本保息的预期收益型产品,的确是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过,现在银行理财不再承诺保本。这是个比较厉害的转折点。
常规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我们排除基金类代销,主要投资方向有这么几个,包括保险投资、货币基金、信托产品等。其中又以信托投资回报高为人所青睐。但所谓的信托投资,其实通过银行理财模式销售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投向房地产行业,而且房地产信托回报普遍比较高。
在新规出台后,房地产信托发行受到不小的抑制,这样整体收益下降成为必然。
而外币理财产品,因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处于弱势状态,出于风险把控原则,收益下降也是市场化调整的需要。
尤其是资管新规出台后,保本收益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有减少趋势,这对于理财收益也带来一定影响。
资管新规中部分条款对银行理财业务影响巨大。数据显示,4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从发行数量、平均期限和预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现明显变化。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自3月开始骤降,4月环比减少20.42%至10846款。进入5月后,产品发行数量持续走低,5月18日-5月24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938款,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减少317款。
数量减少,收益下降,但银行理财逐渐向更理性方向演进,越理性应当是越靠谱。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也说了句十分靠谱的话,因为十分靠谱所以广为流传。这句话是这样的:“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