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相信很多人小时候就被父母灌输过“不要乱花钱,要省钱”的理念。
在这样的教育下,大多数中国人在省钱这门功课上可以说是满分,但是在如何花钱,以及如何合理消费这方面却是不及格的。
打开朋友圈,小编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身边人都在拼团购、抢优惠券,要不就是点赞免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省钱。
省钱真的是因为穷吗?不是吧,开得起宝马,买不起苹果手机?背得起香奈儿,还在乎一顿牛排的价格?
但是,细想一下也就明白了,还不都是省钱思维在作怪。恐怕大家都在想着 “能省一点是一点”、“钱再多,不省着花,总有一天会花完” 之类。
当然,有些人省钱可能真的是因为没钱。在这里,小编想说的是,省钱其实也有正确的姿势。
省钱要有成本意识
时代在变,现在社会物质财富非常充足,早已不是父母辈所生活的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省钱就是节约,花钱就是浪费钱”的观念早已过时。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你辛苦攒的钱在不断贬值,购买力也在下降。现在的1块钱购买力或许是十年后10块钱的购买力。
花钱表面看起来是提高了成本,但是却能得到很多显性和隐性收入。比如有些年轻人把钱花在打游戏上,突然就能靠游戏挣钱了,还有人把钱花在投资上,几年过后就财务自由了。
所以在省钱前,一定要有成本意识,理清收益和成本的关系。
简单来说,花钱不代表就一定提高了成本。相反,省了钱以后,其实也会增加一些隐形成本。比如,失去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可能,错过特定时间才能得到的体验等。
省钱关键的是要省对地方,不要没有目的性的省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乱花钱,年轻人更要趁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罗永浩谈及花钱时也表示,“年轻人不要存钱,敢把每一分钱都花干净的人,将来肯定能挣大钱。”
当然上述前提是把钱花对地方。试想一下,当你翻开账本,虽然物价涨了很多倍,但是你的收入涨得更多,那么攒钱还有什么意义呢?
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守财奴的例子:
一个人把金子埋在树下面,每周挖出来陶醉一番。然而有一天,他的金子被贼偷走了,此人痛不欲生。
他从没花过这些钱,每次只是看看而已,这些钱有和没有对他来说都是一样。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财富闲置就等于零,只有让钱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
现实是,中国人真的很喜欢存钱,省的钱也大部分被存了起来。有数据显示,中国收入储蓄水平排世界第三,仅次于石油出口国卡塔尔和科威特。
当然,省钱、爱存钱是有社会原因的,比如攒钱买房买车、给孩子准备教育基金、预防重大疾病等。
但是,按照机会成本的原理,如果你选择了让资金闲置,那就自动放弃了“让钱生钱”的机会,这其实是很不划算的。
无论你怎样省钱,节流都是有上限的,它受制于你的总体收入水平,但是开源却没有上限。
现在社会上的理财产品种类非常多,有的收益还非常可观,通过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其实完全可以达到开源的效果,根本就不用省钱。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怎样省钱,而是怎样赚钱。省钱可以创造价值,但是赚钱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