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挣钱的本质是通过规模效应沉淀核心价值,形成头部垄断优势。
通常来说,互联网企业挣钱一般有几个阶段:
1、依靠资本烧钱扩张
互联网公司通常是模式创新型公司,改变的是流通环节的方式,提升整体效率。
所以它需要培养用户习惯,并最终形成规模效应。
这些都需要非常多的资金来支撑,所以早期互联网公司跑马圈地一定是烧钱的。
这个阶段,公司经营一定在亏钱,不会挣钱,主要的现金流来自于外部融资。
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阶段就被烧死了。
原因可能很多样,比如:
商业模式本来有问题,多年验证难以盈利,运营成本越来越高。
融资能力欠缺,没有及时融到钱导致现金流断裂。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在几轮融资之后,无法驾驭这么多资金,在和高大上的投资人觥筹交错之间迷失了自我。
不断试错的过程中,管理能力跟不上,公司出现严重问题。
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等等
每一个互联网公司,一定都要至少先过融资烧钱的这一关,直到做到行业头部。
2、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头部公司
当一家互联网公司成功的熬死了对手,成为了业内头部的公司,基本上市场份额吃掉一大半,核心壁垒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这个时候可以减少烧钱,开始慢慢按可以盈利的方向来发展。
面对个人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行业基本最后只能剩下一两家,但基本也不会继续打仗,要么合并,要么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内进一步挖深护城河。
3、培养出用户习惯,沉淀价值自身盈利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其实都完全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
从烧钱到头部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育用户习惯,教育市场的过程。
当巨头初步形成的时候,用户习惯基本上也都培养好了,这是成功的和倒下的各家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个时候,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自己的价值主张是能够去很好诠释的,业务增长的飞轮也转动起来了,核心价值已经建立。
这个时候自己赚钱也可以,想继续在与自己相关领域继续扩张也绝对有足够的资本支持,总之公司挣钱是绝对没有问题了。
在这个成功的过程中,除了公司以外,创始人和各个投资方基本还是依靠股权增值来获取收益,这个收益很巨大,比公司自己赚钱的收益可能更巨大。
所以从股东的角度来说,可能互联网公司更快的扩张比更早的盈利更重要。
只要能一轮一轮的有更多的投资人进来,能上市继续融资,股东的回报才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