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家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如果仅仅看净利润的数字,那一定大错特错了,甚至于依靠某一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来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判断业绩的好坏是一套连续的分析,没有任何一句话能直接回答你,但也脱离不开行业到公司基本面的范畴。
首先,通过行业来判断未来。
1、通过行业判断公司的未来空间
一个夕阳行业的上市公司还有价值吗?这并不能主观的说夕阳行业的公司没有价值,但是,大多数公司都只是在苟延残喘而已,真正的行业规模或者资源已经集中到了相关龙头身上,其余公司能喝口汤就不错了。
所以,假设这家上市公司属于夕阳行业,并且在夕阳行业里边都排名靠后,这样的公司就算有业绩,那也没有什么投资价值,或者说其业绩有水分。
如果是一个幼稚期的行业,这样的行业尚未进入成长期,很明显的是行业所属上市公司的集中度很低,而整个行业的规模本身就因为新行业而处于较小的情况,那么业内众多的上市公司又能赚到多少钱?
一般来说幼稚期的上市公司厮杀会比较惨烈,因为大家都在想办法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手法多体现在价格战、技术更新等等。
所以,幼稚期所属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多是不稳定的,甚至于在早前存在不断烧钱经营的现象,胜者还不能为王,仅仅是进入成长期而已。
于是我们发现,只有进入到成长期,甚至成熟期的行业或者企业,才具备投资的价值,因为他们的行业规模逐渐增大,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龙头逐渐出现,弱者基本淘汰,在成熟期能活下来的企业,往往都有着不错的业绩。
2、通过商业模式来判断是不是好生意
现行的行业很多,商业模式也有很多,比方说前两年非常流行的共享经济,就是时代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简单点说,就是平台提供一种物品,你可以用,我可以用,大家都可以用,但是我们需要付钱,比方说早期的共享单车、汽车等。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让相关创始人一朝进入富人阶层,然而这种模式更趋向于要做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否则大多都会在烧钱的阶段死掉。
再比方说最简单的生意就是最好的生意,比如食品消费,一个小区的超市,其生意火爆的程度甚至高于一家大型的饭店,为什么?
因为我要抽烟,我要喝水,我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只需要去超市就能购买,我不需要每天去五星级酒店吃饭,而绝大多数的人类都不会经常去酒店吃饭,所以,超市的生意很好,比方说永辉,这就已经成长为中国的核心资产了,为什么它的发展能这么快速?
一句话形容,越简单的生意越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喜好全在你自己……
一门好生意所属的上市公司业绩通常是不错的,就算其毛利率不高,但是不需要过多的销售费用,也不需要过多的研发费用,所以,这样的上市公司,其业绩通常表现不错,造价的概率也会小很多。
其次,借助公司基本面来判断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但我们看到的上市公司业绩爆雷却不尽相同,有商誉计提减值的,有存货计提减值,有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导致业绩暴雷的,还有主营业务烂的一塌糊涂,公司却靠着非主营业务有大笔收入而呈现出公司盈利的,这些现象年年上演,从来不曾消停过。
1、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说到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司是赚钱的还是亏钱的,人类往往都是在主观意识中考虑事情,比方说公司上年度显示亏损,我们就主观的认为这家公司不怎么样,反之,则认为该公司还不错,事实有时候并非如此,
比方说2018年的中兴通信,因为外部原因导致了2018年全年亏损69个亿,这难道就代表着中兴是个垃圾企业吗?结果2019年人家业绩预告赚了53亿,所以,我们不能单单凭借一组冷冰冰的数据,就判断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主要的财务指标有这几个,净利润、营业收入、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流、每股收益、毛利率等等,而这些数据我们都不能单独看某一年的来判断上市公司好坏,通常需要查看最近5个会计年度的数据,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比方说净利润,一家成长期的上市公司,如果其净利润连续五年都是盈利的,并且净利润同比增长了一直维持着不错的增速,那么我们可以相对客观的判断该公司表现还不错,如增长率达到20%,就说明其具备较高的成长性。
再比如毛利率,一家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决定了公司能赚到的钱,比方说A公司与B公司2019年的营业收入都是100亿,但是A公司的毛利率只有40%,B公司的毛利率却高达90%,那么B公司的营业利润就是90亿,而A公司却只有40亿,再扣除其余费用,B公司的净利润要要的多。
不过这是两组不同行业的数据假设,相同行业的毛利率原则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然而这能说明B公司一定比A公司好吗?
客观地说不能,因为A公司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有可能高于B公司,那么又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能力呢?
首先,成长能力看的是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这个数字不能说越高越好,但尽可能的要超过20%,其次是盈利能力,主要看的是净资产收益率(ROE),尽可能的超过15%,最好能达到25%,因为巴菲特老爷子就喜欢该数据,至于杜邦分析,本文暂时不谈。
2、净利润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看到一家公司的净利润数据,易论会不由自主的去查询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因为这关系到该上市公司的质量。
通常来说我会先对比近五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看数据的变化,是多了还是少了,而后再看增长率,是否每年增长还是每年下降。
其次我会去查询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中间的差距,形成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营业总成本、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而总成本中,三费格外重要,比方说财务费用高达数亿,这意味着公司资产质量恐怕不是那么高,因为杠杆太大。
而营业外收入正如前文提到的,主营收入烂的一塌糊涂,但主营外收入却很高,这就不正常,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营业收入低很多,那这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一定有问题……
综合这所有的因素后,我们才能得出一家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所以,判断一家上市公司业绩好坏绝对不是靠着净利润数据或者营业收入数据就能说明问题的,我们既要去分析行业的现在及未来,也要去找寻得出相关数据的过程,想要看透彻一家上市公司并不简单,然而财务报表通常能找寻到你想要的答案,然而这也得抛开系统性风险所带来的的影响,唯有如此,我们的分析才能客观,我们的投资才可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