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曝出中国将进行新一轮的投资,根据已经公布投资机会的省份的投资额,总计有25万亿,这个庞大的数字一方面在3月2日把A股直接给涨了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纷纷上涨,当晚受到A股提振,美股也实现了暴涨,道琼斯工业指数更是暴涨了5%,历史罕见!说明资本市场对新一轮的基建是欢迎的。
不过一般人也心存担心,担心什么?因为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引起了房价大涨,造成了通货膨胀。所以还是对这种措施心存顾虑的。
就笔者个人来说,倒是挺欢迎这个措施的,2008年幸亏及时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机会,才得以让我们的经济避免了继续下滑的风险,也让股市脱离的底部区域,让我们国家在整个金融危机期间最快走出危机,实现经济复苏。从这个效果来说,四万亿的投资正当其时,力挽狂难。要知道欧洲受此影响,随后就引爆了债务危机,至今仍未完全走出当年的阴影,也为欧盟的关系蒙上了阴影,英国在十几年后推出欧盟也和当时不无关系。
而另一方面,当年伴随四万亿投资的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几乎都是走进企业家的办公室去要求对方贷款的,在这样的措施下,才导致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当年的宽松货币环境,M2的增速甚至高达近30%。
但是笔者认为不会重复当年的通胀情况,在货币这个口子上是把控得很严格的,我们国家的M2增速已经3年保持在8%的水平。可以说是历史最低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迹象,即便是在经历了2月份极端疫情的情况下,我们也只是微调了LPR5个和10个BP,这个幅度是很低的。
如果真的出现重蹈2008年之后的资产价格上涨的现象,那么也无非就是两个渠道,第一个是股市,但是股市在这种大资金下涨得快,跌得也快,当年也就维持了1年的时间,涨到了3600点就又跌回去了,一直到2014年底才开始下一波行情,所以股市风险也大。
另一个可以投资的领域就是房地产,其实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房子依然是最佳的投资渠道,要说抗通胀,房子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但是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很难出现,概率太低,这次新一轮投资计划也有其必然性,之前的基建一方面是侧重于发展中小城镇的的城市建设,这是违背了城市发展规律的,全国摊大饼一样的建设投资回报低,利用率低。现在的思路是在重点城市圈和城市圈进行基础建设的投资,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就是不再仅仅是基建,还有在5G、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物联网等领域的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