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费用与会计六要素中的费用,范围有所不同。会计六要素中的“费用”相对范围更广。准则里的费用是指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利润分配无关的利益总流出。这个费用,包括了我们日常所说的成本(营业成本)和费用(期间费用)。
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利益流出,但其与收入的关系不尽相同。
这其中成本在收入确认的时候有配比关系,如果收入没有实现的话,那么成本可能以资产的形式体现在账面上。当实现了收入,成本结转的时候,我们就会关心一个数字,企业的毛利。
毛利和毛利率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是评价盈利能力的重要参考,可以看出经营成果和价格策略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对产品类目进行细分,按照大类、或者单独的商品品目进行分析,以便于找出那些低毛利率的产品,进行深度挖掘,找到问题所在。毛利能否弥补相关的税费,也是企业盈利还是亏损的关键,因此,报表中的每一层计算,都有其内在的逻辑。
期间费用也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相关,但其发生并不能直接地计入特定的成本对象,没有与收入配比的问题,所以直接计入当期的损益。对于期间费用的细分,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上的问题。
笔者认为报表的计算逻辑,可以更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盈利和亏损的信息,并能够及时找到问题的所在。对于企业盈利/亏损的因素进行层层地细分和拆解,能够更好地让报表使用者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当然,实际当中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于报表的制作有不同的要求,除了标准的利润表的格式,具体分析时可以有很多地变形,比如按照成本的性态,按照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最终也是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让报表使用者更好地获取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