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众,一般是通过上班工作等方式获得主动收入,来维持个人和家庭生计。如果收入断流,就需要动用积蓄来支付基本生活费用。这时,我们就有了“财务保障”和“财务安全”两个基本概念。
一,财务保障
所谓财务保障,就是现金积蓄足够支付3~6个月的基本生活费用。
比如,QD市城镇居民2019年人均消费支出为35266元,同比增长7.2%,那么保守的估计2020年一个人一个月消费支出就大约是3150元。按照这个数据测算,要达到财务有保障的标准,起码手头要备有1~2万元积蓄。
当然,这笔钱可以现金形式存在,也可以存银行活期,或者购买成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总之是要能够做到随用随取,满足即时支付需要。
二,财务安全
所谓财务安全,标准就比财务保障高一点,可以确保支付1~2年的基本生活花销。
同样是按照QD市的消费水平,达到财务安全的标准就需要有4~8万元积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务保障、财务自由仅指用于进本生活的平均水平,对于单独每个个人而言,会有千差万别的结论。比如有的人有大量房贷车贷或者其他债务缠身,又比如有的人常年抱病在身需要长期支出医疗费用等等,对于达到财务保障、场外安全的标准就可能高不少。
谈及我本人,我自觉十年八年不工作问题也不大,而且打理现有资产获得的被动收入,也足以应付日常花销。
比如,长期坚持定投宽基指数基金,以7年左右为一个投资周期,平均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2~20%。如果分24~36个月投入100万元本金,则平均每年收益有12~20万元、每月收益1~1.5万元,按照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10年之内应该足够支付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