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资管行业的大金主,商业银行的大类资产配置永远牵动着市场的心。自2004年我国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以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依托银行丰富的资金和项目资源、广泛的渠道网络、有效的风险管理,发展势头喜人。
截至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05万亿元,近十年间累计增长超过50倍。理财产品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不到1%,上升到2016年末的12.5%。它们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周月秋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有三大特征:
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2016年末,债券类资产和货币市场工具这两类标准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合计占比达到56.9%,比2013年末提高18.3个百分点。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比近年来逐渐下降,2016年末为17.49%,较2013年末下降约10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债券、非标债权类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始终是银行理财产品配置比例最高的四类资产。2016年末,债券、非标债权类资产、货币市场工具三大固定收益类资产在银行理财产品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合计达到74.39%。其中占比最高的债券类资产达到43.76%,货币市场工具占比13.14%,这两类标准化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合计占比达到56.9%,比2013年末提高了18.3个百分点。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比近年来逐渐下降,2016年末为17.49%,较2013年末下降约10个百分点。
二是权益类资产和另类资产占比显著偏低
受监管限制,理财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近年来始终徘徊在6-8%左右的水平,另类资产占比更是不足1%。
三是全球化资产配置规模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