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我国居民总体储蓄较多,但实际上并不是说城乡居民储蓄额达到8万亿人民币,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万亿元(去年同期为6.07万亿),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87.8万亿元。
我国居民存款在今年一季度增量较多,这与春节前发放工资奖金和居民流动性需求提高有关系,此时存款一般都会由企业转向居民手中,而年后,居民支出增大又会使得存款回流至企业。另外,今年1、2月份正是我国疫情比较严重的阶段,大家出于对未来的担忧而选择稳健型投资方式。
整体来看,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7.8万亿元,绝对数量确实比较大,在货币供应量中的占比也比较高(注意: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截止一季度末达到209万亿元),反映出我国居民的总体储蓄比较多,更是居民储蓄率连高的体现。
作为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居民储蓄率今年达到了37%(2010年最高时达到55%,2018年为45%),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20%,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之所以我们的储蓄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以及观念上中国居民更喜欢储蓄等经济文化多层次因素。尤其是老年人几乎除了购买国债以外,就是银行存款。往深处说,自古以来就有买地置业的惯例,似乎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总之,储蓄率高也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高储蓄率意味着我国可以动员更多的储蓄,将储蓄转化成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现在大力提倡拉动内需,不就是需要依靠广大消费者将手上的钱拿出来刺激经济和投资、消费吗?这确实是我们国内的一大优势。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也是比较难的,降息虽然是一种有效手段,但关系重大不能轻易择之,可能还得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