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国内便利店总在亏损是个伪命题,不能一概而论的。
国内的便利店总是在亏损吗?
答案:真的不是!
试想:年前最后的一天,或者是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里,周围的小餐馆都休业了,还好有便利店不打烊,给人予食物和温暖,这就是便利店的价值。
一、便利店都在亏钱?不要一棍子打死一大片的
我们要知道,如果是连锁便利店,全家从2012年左右就开始盈利了,罗森差不多在2017年中也开始盈利,对于711来说,虽然是便利店的领军者,在国内仍然并不是老大,据说在国内还没有实现盈利。
根据《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便利店在2018年的全年销售额2264亿元,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在便利店的门店数量排行榜中,前3分别是易捷、昆仑好客和美宜佳。711仅排在第十,无论发展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都不敌本土便利店。
总体来看,便利店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从单店来看,肯定有亏有盈,这是每个行业都一样的。
当然,对便利店最大的挑战就是运营成本,这个无人不知的。便利店的租金、装修,设备和24小时开店的运营成本,设备和商品的损耗以及各种各样的杂费,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这是存在个别便利店亏本经营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如果想要经营好一家便利店,其实还是最考验经营水平能力的。如果便利店想要盈利,行业内公认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段。
地段是可以直接决定便利店的人流与客流,紧接着就是直接影响业绩。比如说开在北京国贸楼下的711便利店比你家楼下的那个全家便利店业绩好,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只要随着在北京上班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回家过年了,国贸这家711便利店就要迎来一段时间的低谷。
有时候,城市的商圈与人流千变万化,如果出现变化,导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门店关闭这都是常事。
二、是否会存在所谓的“关店潮”?不存在,现阶段便利店总体仍在上升,开店是主基调
刚在上面我们已经看过2018年的便利店数据,我们可以再回到2016年的便利店数据,对比一下,其实上升趋势都是很明显的。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标杆便利店企业的统计,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体增速在15%左右,市场总量达到1000亿。对比下2018年的数据,仅仅两年的时间,市场总量相当于直接翻了一番。
三、到底都是谁在消费便利店?这就是便利店存在的价值
根据数据目前国内的便利店50%左右都是属于加油站的,另外50%就是位于居民或者商业区的便利店,根据全国大概有4万多家入驻口碑的数据,我们可以来看看。
根据口碑平台便利店的分布所绘制的热力图如下:
可以看出,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地区都是便利店最为普及的地区,这跟当地经济发展概况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我们再从用户的消费数据来看一下便利店的消费情况。
备注:X轴线代表的是消费者的年龄,Y轴线代表的平均每笔的消费金额,气泡的大小则是对应该年龄段的用户消费次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
1、用户在便利店的消费平均每笔在20到80元之间;
2、年龄越高的用户,平均每次去便利店所花费的钱也就越多;
3、25到35岁的用户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体。
根据口碑平台的全国数据还显示,去便利店消费,女性用户不仅比男性用户人数多出了16%,而且平均每次还要比男性用户多花近20%的钱。
如果从职业标签来看,白领群体光顾便利店,无论是频次还是单次消费金额都会远远高于学生、教师或公务员等群体。
因此,便利店的消费群体:25到35岁,女性,较高的收入者,这几个标签也是象征着中国最有钱及最舍得的花钱的那个群体,也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盘点你的便利店,没有这样的消费主力群体,生存自然是相对困难的。
三、便利店不仅没有价格优势,商品种类也远不如商标,靠什么来生存呢?
我们经常说听到便利店老板在抱怨亏本,其实说白了就是你的竞争优势有哪些,才是你的便利店生存之道。
1、贴心的便民服务
好奇心日报曾经整理过日本便利店的1285种服务如下:
其实上面所提到支付相关的,购买各类门票以及缴纳生活费等服务,在移动支付特别发达的中国,可以用一个手机加支付宝都能完成的。
不过还有一些服务,比如收发快递,复印传真,送货上门,免费的注意和用餐区域,甚至是免费的热水都能为便利店聚拢不少的人气。
2、不断升级的好吃食物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便利店的食物越来越好吃了呢?
食物至少关系到一家便利店40%的生意水平,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便利店在食品研发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的。
以全家为例,每两周都会有一个内部的选品会,那个新品最多都只有3个月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否能够被消费者接受,全店的淘汰率或许会超过50%。
如今,我们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都能看到包子,便当、现磨咖啡、冰淇淋甚至油豆腐粉丝汤等,这些其实都是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胜利剩下来的。
3、与顾客建立情感链接
其实日系的便利店品牌可以说把IP运用的真是炉火纯青,尤其是在动漫领域的IP。
比如上面的这个怪物大学系列,各种各样的限量玩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成为品牌的忠实、高频的顾客。
但是,这种套路在国内的便利店运用并不是特别理想,罗森其实也先后在国内开过多家动漫主题便利店,比如奥特曼、柯南和火影忍者等,尝试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放弃了。下面这个就是上海柯南主题的便利店。
总之,利用IP来建立与顾客的情感链接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定要联想到前面分析的便利店主要消费群体(25到35岁,女性,高收入),我们一定要去思考什么才能更容易吸引和打动她们,这或许是比利用现成IP来得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
四、未来便利店的新趋势:数字化+品牌化+多元化
未来便利店的竞争,不让自己成为亏损的一员,主要还是聚焦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谁离客户更近,店铺更密,送货速度更快
2、谁最方便,线上线下布局,数字化运营与驱动
3、谁的服务更加多元,5分钟便利事项一站式解决
面对越来越难伺候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前浪”,他们会在意早上的包子是热的还是温的,也会在意便利店是否足够有趣,有没有最流行的网红食品等。
另外,目前国内的便利店主要还是停留在销售日用百货,冷冻速食和饮料乳制品等,部分社区便利店还附带了蔬菜水果,快递收发等,能够真正提供多样化服务与24小时售卖的便利店还不多,只是如今日本的便利店已经迭代出便利店+洗衣房+健身房等,这都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
总之,便利店是国内当下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满足5分钟内一站式的消费需求,目前总体属于上升趋势,有盈利有亏都是正常的,并非全部都在亏损,关键的是单店的经营能力是否提升成为了在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便利店的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