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银监会罚了浦发银行4.62亿。2017年全年,银监会一共罚了26.98亿,其中还包括广发银行的7.22亿元“史上最大罚单”。
银行怎么了?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证券、保险还有各类资管公司,才是妖精、害人精,浓眉大眼的银行,怎么也叛变革命了呢。
《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全球共有36家银行上榜,其中中国的银行9家,美国只有3家。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排名22位,在所有银行中拔得头筹。
看上去很美。可是在我看来,靠前的国际排名,不是桂冠而是耻辱。作为寄生在中国经济体的寄生虫,银行业比不上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比不上房地产业的胆魄,在畸形的制度环境下,银行们不仅把自己喂的酒足饭饱,还扰乱机体运行。
反噬实体经济
关于实体与虚拟、经济与金融关系的争论一直存在。
金融业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收取利息。这些年,实体经济处境确实艰难。金融附着在实体经济上,使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增加。
果然是撑的撑死,饿的饿死,国有企业、房地产业像是激素催肥的胖子,面目可憎,行动迟缓;真正需要扶持的产业和普通民众,却营养不良,骨瘦嶙峋。
在美国,关于金融业在经济中位置的争论也一直存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并不遥远,特朗普正在搞“制造业回归”,总体上美国还是把握到了经济运行的本质。反观我们,GDP膨胀式发展后,经济机体是畸形的。
2017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244.4亿元,占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的80%,而GDP余额也就才82.7亿元,代表虚拟经济的银行资产是代表实体产出的GDP的近3倍!寄生虫竟然比宿主还要庞大。
A股中,25家银行的利润占到所有上市公司利润近一半!净利润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中,除了中国平安之外,其余9家均来自银行板块,工商银行以1500多亿的绝对优势,居上市公司盈利第一位。
凭什么银行如此强大,还有人口口声声地说是“弱势群体”。不管怎么说,寄生虫需要宿主的营养供给,金融资本的收益也来自实体经济。银行一时风头无量,实体经济可就惨了。
按5%利息率粗略地计算,银行业给实体经济施加了将近12.5万亿的利息成本。企业尚未开张,债务已经躺在账本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