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身份证被人拿去银行开户,诈骗、洗钱、偷逃税款;名下突然多了个银行账户,里面有电信诈骗转来的几百万,随后又被转走;丢失身份证被人拿去买车,还有100多万贷款和100多张罚单;去银行开个户头,发现身份证号码被人占用了……遇到这些事该如何是好?从今往后,丢失身份证,或将不用再担心被人冒用办了信用卡、名下突然多几个银行户头了。4月9日起,央行将在公安部支持配合下,在天津等6省市开展银行联网核查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和非居民身份证件信息试点工作。(新华社)
现实中,丢失身份证往往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被他人冒用拿去开办银行卡进行不当牟利甚至犯罪。此前有专家推测,我国每年丢失、被盗的身份证可达数百万张,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在某种程度上说,只要银行系统能够有效防范身份证被冒用开卡的现象,这一风险就可被大大遏制。而公安部门与银行系统联合试点并推广失效身份证核查,便是“对症下药”。
虽然自2007年起,人民银行就会同公安部建成了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并逐步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网点,但这套系统并不能有效核查身份证是否存在挂失等“异常”情况,对于冒用身份证的防范能力有待提高。而对接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系统后,银行就能快速核查居民身份证是否挂失、失效,以更精准的验证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性。
比如,若银行核查到一张个人已向公安机关申报丢失的居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将反馈“证件已挂失”;若个人因姓名变更、证件损坏、登记项错误等原因已到公安机关换领了新证,而银行核查的证件仍为旧证的,联网核查系统将反馈“证件已失效”。这个时候,银行就可能拒绝办理相关业务,以降低身份证被冒用的可能。
当然,在执行层面,银行系统推广失效身份证核查,一些细节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方面,公安部门与银行系统对接失效身份证核查系统,既需要公安部门开放信息共享,也需要银行系统主动对接,并避免在执行环节形式化;另一方面,失效系统对接银行系统后,也意味着银行接收了更多的公民身份信息,那么银行系统对相关信息的保护机制,也有必要予以相应改进升级。
另外,在推广失效身份证联网核查之余,未来或还可以考虑推动银行与电信部门之间的身份证实名制联网。现实中,一些身份证被冒用办卡,一个重要原因是冒用者可以用非身份证本人注册的通讯号码验证办理业务。若能实现银行卡、通讯号码、身份证的合一证明,将进一步压缩身份证被冒用的空间。当然,这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打通联网查询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
近年来,随着身份证被冒用的风险日益引发关注,推进身份证的“挂失即失效”便越来越迫切。而在银行系统试点失效身份证核查,便是让挂失的身份证实现即时失效,获得更多实质性保障。期待核查系统在试点中能够不断完善并尽快推广到整个银行系统,及至覆盖所有的用证部门,真正让身份证“挂失即失效”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