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遇“灰犀牛”,资产配置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金融圈有许多“网红”动物,比如黑天鹅、灰犀牛、独角兽、伦敦鲸等。2017年的年度动物,恐怕非“灰犀牛”莫属。

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到底在哪?这次我们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聊一聊。

“灰犀牛”的提法来自美国学者、古根海姆学者奖得主Michele Wucker所著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如果说“黑天鹅”指代的是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那么“灰犀牛”则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它虽然容易被发现,但人们往往对此掉以轻心。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数码技术颠覆传统媒体等事件,都被Michele认为是“灰犀牛”的典型代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至此,国内市场真正炸开了锅,各方都开始研究自己的应对之策,那么站在财富管理的立场上应该如何理解“灰犀牛”?又对我们后续的投资有何启示?

各领风骚数几年,中国版“均值回归”正上演

━━━━━

在中国,“灰犀牛”的首要表现可能就是国内各类资产,尤其是我们此前公认的“明星资产”出现均值回归。均值回归是Poterba和Summers首先在纽约股票市场观察到的现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就是: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单个资产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而会回归“均值”。

Moskowitz教授在论文Time series momentum中通过对四大类资产池(大宗商品、股票、国债及外汇)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便短期内资产回报存在趋势延续现象,但一年之后往往就会转为负相关,最终实现均值回归。

循着这个视角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多个资产、尤其是早些年的高收益资产,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价格回归甚至泡沫破裂的“苗头”。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