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说的这个现象我是有体会的。曾经和在Oracle湾区总部工作的一名朋友聊天,对方告诉我他们组的人平均每天需要集中那么点注意力的时间只有1-2个小时,其他时间上上网刷刷手机就好。
更要命的是,他们组的闲散程度只是普通水平,有一些更闲的组已经有很多同事开始考房产经纪人牌照了,上午到公司落一下,下午带客户看房,把full time做成了part time;之前听说甲骨文是硅谷养老院,这么看来果然不假。
我问,你们公司这样哪里还有竞争力?她说毕竟基础太好,吃老本,甲骨文最大客户中国工商银行,每年要交10亿美元给他们...我说好吧,你们运气真不错,但我买股票的话,肯定不会买甲骨文了。
我觉得,出来混迟早是要,如今中国的60/70后中产阶级,在世纪之交时的名义收入不及美国卡车司机的五分之一,合理吗? 不合理,所以后来,他们无论是资产增值还是工作收入,都得到了飞跃。
同理,养老院一样的公司平均工资比“996”的中国同行高几倍,合理吗?也不合理,发现了不合理,也就发现机会了。
2017年的“价值投资”行情只不过是一次市场情绪的宣泄,是一次把资金从中小创转移到蓝筹白马身上的行情轮动,本质上还是成长投资,并不是什么价值投资的春天到来了。
费雪说过,投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格雷厄姆倡导的,本质上是找到十分便宜的股票。而我的方法是找到真正的好公司,价格不贵,未来有非常好的成长。
今年市场主流的观点,不就是看好蓝筹股的成长价值和长期前景吗? 当然有人会反驳道:许多大蓝筹股市盈率只有10几倍甚至个位数,估值非常便宜,买它们怎么不是价值投资?
是的,表面上看,许多大盘蓝筹股估值并不高,没有泡沫(但斌说过:“有泡沫的是啤酒”),但这主要是其原本就庞大的体重掩盖了市场的疯狂,试想一下,如果今年涌向大盘蓝筹股的资金重新涌向创业板,还不得把创业板打到天上?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价值投资成为主流”之类的观点。因为人性决定了,在股票市场,绝大多数人只会追逐不断上涨的股票,而不会喜欢越来越便宜的股票,而购买便宜货才是价值投资的精髓。